第101章 有你的快乐(1 / 2)

加入书签

。启十一年,武观被放逐到西河,十五年,武观在西河发动叛乱,史称“武观之乱”。帝启派彭伯寿率领军队征伐西河,很快镇压了武观的叛乱,武观归顺,之后率领部族东迁。启十六年,帝启去世,卒年不详。

武则天证圣元年(公元695年),追尊夏后启为“齐圣皇帝”。启是中国第一个世袭奴隶制家天下王朝的建立者,也是中国延续了数千年之久的王位(皇位)传子制度的创始人,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不过,关于启的一些生平事迹,不同的史书记载存在一定的差异和争议

太康,姓姒,名太康,是夏朝的第三任君主,启的长子。其生平经历如下:

1.早年经历:

-出生于虞舜三十一年(甲子,前2097)。其祖父是夏王朝首任王姒禹,禹正式称王时,太康已经28岁,一直跟随在父亲姒启身边从军。

-启晚年时立下遗嘱,立太康为王位继承人。公元前2052年,夏王朝二任王姒启病死于宫中,太康正式继承王位,以庚戌年(前2051)为太康元年。

2.在位作为:

-迁都与宫殿修建:太康即位后,认为现在的国都位置不当且宫殿狭小,不够气派,于是下令在斟寻另建都城。斟寻是姒姓诸侯的封地,地处黄河南岸、洛水以北,土地肥沃、地域宽阔。太康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在斟寻修建了一座占地面积一万多平方米的大型宫殿。太康元年(庚戌,前2051)秋,新都城竣工,冬天太康率领文武大臣和宗族贵戚迁都于斟寻。

-疏于朝政,沉迷游乐:迁都后,太康仍不以国事为重,荒淫无度,把主要精力都用在了游玩和畋猎上。《后汉书·东夷列传》说“夏后氏太康失德,夷人始畔”;《尚书·五子之歌》也说“太康尸位,以逸豫灭厥德,黎民咸贰。乃盘游无度,畋于有洛之表,十旬弗反”。这导致各种歪风邪气上升,社会秩序逐渐混乱。

3.失国经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