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李敏的心思(1 / 2)

加入书签

京师匠造书院,以半年为一期培养工厂需要的技术工人,到目前为止,也向各大工厂输送了上千名工人了。

而这些工人到了工厂后,也迅速成为中坚力量,为工厂的顺利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随着工厂的日益增多,而且对工人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工人的缺口也越来越大。

而且匠造书院的学子们自行造出来的改良型蒸汽机,也让李敏意识到,以书院模式培养工人,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

唯一的缺憾是,培养工人数量还是太少了。

一开始他想的是,那就再建几所技术类型的书院,先把规模扩上去再说,不过在某次无意和太医院院正楼英闲聊后,他改变了主意。

自从获得《赤脚医生手册》后,楼英也在不遗余力的推广该本医书,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也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在太医院还好,但是在地方上,各家医馆大夫的行医标准,并不能很好的统一起来,因为所谓医术精湛,其实更多的方面,还是看大夫的经验丰富不丰富,这是一个非常主观的东西,就算是同一种症状,不同的大夫也能得出不同的结论出来。

倒不是这些大夫医术不行,而是他们在看病时,根本没有统一的标准,望闻问切的出发点也各不相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