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大案(36)(1 / 2)
在明朝的初期,恰逢朱元璋登基创业,他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建立了一个新兴王朝,但随着权力的逐渐巩固,朝堂之上却也暗潮涌动。如今,旧朝余孽潜伏,权臣贪婪已经深深渗透到明朝的骨髓之中。纵使朱元璋有心除恶,然风波不断,重重阴影之中掩藏着一个惊天大案。
朱元璋登基之初,朝政虽初见成效,然而心中却有些怀疑与不安。“此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然我朱元璋登基之后,如何才能让这些文官武将心服口服?”他常常对身边的谋士刘伯温感慨道。
“陛下,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若坐视不理,恐怕后患无穷。”刘伯温目光深邃,语气中带着几分沉重,他见朱元璋眉头紧锁,便知晓皇帝心中所忧。
“我心中已有打算。”朱元璋微微一笑,虽笑容温和,却透出一丝坚定,“我一定要铲除贪污之官,令新朝百姓安居乐业。”
于是,朱元璋开始派出密探,调查朝中官员的贪污腐败行为。经过几个月的调查,朝中一些官员的腐败行为逐渐浮出水面,记载着无数贿赂与金银交易的证据一一呈现于他面前。
其中,最为明显的当属礼部尚书李景隆。李景隆为官多年,手掌圣上赏赐,面上谦和,实则暗中贪污,巧取豪夺,用各种方式榨取百姓财富。终于,证据确凿,朱元璋决定亲自处理这个叛贼。
朱元璋在如意殿召集朝中重臣,众人汇集,面色凝重。殿中金碧辉煌,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下,四周都充斥着一股肃杀的气息。李景隆面色阴沉,他心中早有预感。
“李景隆,你可认罪?”朱元璋冷冷地开口,目光如炬。
李景隆一时间结结巴巴,心中恐惧交织,却又不甘示弱:“陛下,臣为国家尽心尽力,岂会贪污?”
朱元璋怒火中烧,心想:“这等大胆之人,竟敢狡辩!”他指着李景隆,声若雷霆:“你手中贿赂的证据确凿,是谁在欺骗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