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大案(32)(2 / 2)

加入书签

朱元璋暗自思忖,正当难以抑制怒火之际,这时一旁的李景隆插口道:“陛下,郑和乃海上功臣,若真有谋反之意,未免太过荒唐,是否可以先行调查?”此话一出,一时间众臣皆陷入沉思。显然,李景隆此话是为了保住郑和,也为自己日后重返权力归附铺路。

朱元璋瞬间觉察到权力斗争的暗流,就算他坐拥千军万马,仍难以看透众臣心中究竟谁为友、谁为敌。他双手紧握,面色阴沉,最终决定加大惩治力度,以儆效尤。于是他下令,将郑和等人逮捕,关入皇宫的牢狱之中,接受审判。

数日后,经过严密的审讯与调查,郑和等人先后承认了他们的阴谋,竟然临阵变节策划造反以图权力,甚至引唤外贼入侵。这把火点燃后,迅速蔓延,牵连其他文官的阴谋愈发浮出水面,使得整个朝廷如同饭上了油,波澜壮阔。

在审判的最后一刻,朱元璋决心以雷霆手段震慑朝中奸佞之辈。他面无表情地看着被拘禁的郑和,心中暗恨自己昔日对他的信任,冷冷说道:“郑和,作为皇帝,我必须保护国家的安宁;作为君主,我绝不容忍任何逆臣的存在!”

郑和苦于此时,虽然一开始气定神闲,但此刻意识到难以逆转的局势,终于面露绝望之色,声泪俱下:“陛下,请给臣一个机会,让臣为国效力!臣愿意迁任边疆,参与平叛,绝无二心!”

朱元璋黯然,曾几何时,他也希望能拥有这样的忠臣支持。然而,随着权力的游戏撕裂了所有的美好,他已无法再信任眼前的男人。最终,得出审判结局,郑和与其他同谋之人被处以极刑,其余的相关官员亦受到断罪,以明朝的威严与决断。

消息传开,震惊了整个朝廷,无数臣子纷纷失声痛哭,清楚这一切意味着什么。那一刻,朱元璋如同置身困境之中,他是胜者也是孤者,感受到的似乎不仅仅是对权力的失控,还有无尽的孤独与无奈。

这一场围绕权力与利益的斗争如同无休止的怒潮,扩散至大明的各个角落,生死一线间,一切的信任与忠诚皆显得苍白无力。朱元璋的眼神渐渐凌厉,他对未来的昂然自信带着恐惧与怀疑,最终在那光影中步入了一个未知的领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