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1章 鉴宝(2 / 2)
“至于究竟是不是《大唐三藏圣教序》的真迹,我还得好好研究研究。”石璞郑重地说道,如果确定是真的,那可就牛逼坏了,虽然这不是他的作品,但能鉴定一份在历史上如此有名的书法作品,那也是可以吹一辈子的事儿。
现在科技发达,石璞看了一会儿就拿出手机,找到高清《大唐三藏圣教序》碑的照片,对照照片,一个字一个字的进行印证,“和碑文正文一个字也不差,字迹笔画也有九成以上的相似,稍微有点区别的地方,更可能是工匠在雕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毕竟,这写在绢帛上的书法,和刻在碑石上的碑文,还是有点小区别的,这些在其他作品中也很常见。”
“单从这几个方面来看,这幅作品是真迹的可能性极大,不过要想做出最终判断,那还得用更先进的设备来测定年代,这玩意儿我可没有,要不咱们带去故宫博物院检验吧,哦,你要是不方便,当我没说。”石璞说道。
这东西一旦被确定为真迹,那绝对是国宝级别的文物,私人可不好收藏,石璞担心沈隆不舍得割爱,所以才这么说。
“故宫不去了,我约了陕西历史博物馆,这东西放在他们那儿更合适,明天我就送到他们那儿去,让他们帮忙检验,要是确定是真的,我就捐给他们算了!”沈隆大度地说道,我家的真迹多了,倒也不差这一份。
“你可真大方啊!现如今褚遂良还流传在世的真迹只有两幅,《大字阴符经》藏在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不过这幅作品究竟是不是褚遂良所书,还有疑问,因为《大字阴符经》落款‘起居郎臣褚遂良奉敕书’,褚遂良任起居郎是在中年,此卷却有他晚年的书风,所以可疑;而《倪宽赞》在宝岛故宫,也有人说是欧阳询所书,你这件要是能确定,甚至可以说是褚遂良流传在世的唯一真迹啊!”石璞各种书画界的典故是张口就来。
“不过这幅作品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为什么上面没有题跋和印章?难道历朝历代的收藏者都没有舍得用印么?”石璞疑惑地问道。
古代收藏家喜欢在藏品上加题跋或者盖印章,比如《清明上河图》上就有金代张著、张公药、郦权、王磵、张世积,元代杨准、刘汉、李祁,明代吴宽、李东阳(二跋)、陆完、冯保、如寿等十三家共十四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