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突袭(三)(2 / 2)

加入书签

操作员声音有些慌乱,照理说,这些防空系统的基站都单独配有抗干扰数据链,本身便可在强电磁环境下进行作战,理论上它们应该在发现目标的第一时间自动开火才对。

“不要慌,接管系统,手动切换激光锁定模式。”

一旁的安保部主管凯拉尔上校一手按住操作员肩膀,俯身查看屏幕。

“是,长官。”操作员信心大增,飞快操作起来,好在系统本身属于闭环线路,不受干扰影响。

切换模式后,防空系统IFF敌我识别模块迅速响应,在激光跟踪波束照射下,一台锁定了基地上空5-50公里高度范围内的运动的8个目标;其余三台则锁定了远处正接近的大型目标集群,因为未知的干扰无法锁定具体目标,三台防空系统采取了“区域照射,定时引爆”模式。刹那间,烈焰腾起,划出数十道焰云向云层冲去。

负责此次空袭任务的是第231“灰烬”轰炸机中队。这次突袭任务为了达到最大限度的突然性,“灰烬”中队舍弃了高空投弹与防区外打击(这种模式在星战宇宙中通常没有用,因为拦截率大于99%以上),而是采用从借助山脉的掩护,借助机载主动干扰器实施电子干扰的同时从三个方向同时超低空突防,随后一击脱离的战术,这在往日通常被用来对付装备精良的新共和国阵地,即使是能够奏效,突防的轰炸机战损率也令人咂舌。

尽管没有证据表明这些当地的土着具备与同等的技术水平,但是执行任务前的简报要求飞行员们料敌从宽,假定其防空火力不低于新共和国一座武装基地的最低水平,因此“灰烬”中队的飞行员们是做好随时牺牲的觉悟出击的。

与星际战斗机中队4X4的编制不同的是,第一秩序的轰炸机中队通常只有3个小队共12机的编制。此刻,最先完成攻击任务的阿尔法小队已经先一步返回大气层,而贝塔小队与伽玛小队8机却尚处于导弹攻击范围之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