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如泣如诉(2 / 2)

加入书签

“谢希德,新中国成立第一位大学女校长,中国物理学先驱……以父亲一句‘中国需要科学’,抗战流亡辗转海外求学,三十岁麻省理工学院不顾美国政府阻扰与丈夫辗转回国,以‘迅速把世界科学最先进成就介绍进来,快速补足短缺门类’为旨,开设固体物理,量子力学等六门课程……”

“林兰英,在1955年成为宾夕法尼亚大学建校以来第一位中国博士,也是该校有史以来第一位女博士……57年冲破重重阻挠回国,积蓄被美国当局扣押,回国身无分文,依然将自己冒险带回的价值20多万元的500克锗单晶和100克硅单晶无偿捐赠中国科学院,成为当时中国科学工作者求之不得的无价之宝……”

“黄昆,西南联大毕业,‘庚子赔款’留英公费生,和物理大师,诺贝尔获得者玻恩合作,共撰写《晶格动力学理论》……1951年,回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30岁,进教室风度翩翩,漂亮地道北京话,功底深厚,讲课用心,深受学生欢迎……”

随后姜红芍在一座刻文上停了下来,程燃陪着她,并肩看去,碑上刻着一位学者在那个烽火连天的时代与国外驻望大洋彼岸废墟苍生家国的一封信。

“当我又是告诉人我一两年后回国,他们常有疑讶的表现,似乎奇怪为什么我不想在这orderly(有秩序)、secure(安全)的地方住下来而要跳入火坑,虽然我难以想象我们一介儒生能影响多少国运……但如果我们在国外拖延目的只在逃避,就似乎有违良心。我们衷心还是觉得,中国有我们和没我们,makesadifference(有些区别)。”

字词已远去,话语却好像犹在昨日。

周围雕塑是死的,是沉默的,甚至还因为风吹日晒雨淋而失了最初的铜色泽,带着氧化的锈迹,然而这些一个个闪亮的名字,却熠熠生辉。

总有人说民国之后,大师远去再无大师,那么在课堂上转过头,身后黑板上写着第二宇宙速度公式的物理学家,世界著名真理拳头专家钱学森,算不算大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