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页(1 / 1)

加入书签

('

她老妈也只能无奈点头,而后嗔怪道:“你都是大姑娘了,好歹是大学生,有个姑娘家的样子,别疯疯癫癫的了!”

“我高兴嘛!”简红菲不以为意。

“那个……”简妈妈试探地问道。“来都来了,你不去那个燕总家里拜访一下?”

“拜访……什么啊!”简红菲脸一红。“我就是想来看民俗节来的,人家现在是大老板,我拜访他……干什么……”

简星河看着女儿脸上红扑扑的,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一辆大卡车上,挥舞着鼓槌的身影,再看看一旁的弟弟一家,兄弟俩对视一眼,都是一脸无奈!

……

众所周知,简星河家的女儿当年赌气离家出走,遭遇过拐卖。

那一年被拐到了桐树县,遇到了个见义勇为好少年,把人给救了出来。

然后这闺女就魔怔了,回去之后学习上也不用操心了,她本来从小家庭条件好,接受的教育就不差,这一努力,高二就考上了大学。

虽然她平时什么也没说,但是家里人都看出来了,这闺女的人回来了,心没回来。

平时最关注的就是步步高酒厂的事儿,连看电视的时候,遇到了步步高酒厂的新闻和广告,都不会放过。

简星河也没办法,开始还打听了几次,劝过几次,什么燕老板年龄还小之类的话说了不知道多少遍。

效果……基本没有。

本来还以为随着自家闺女长大,会有什么变化。

但是……现在看来,也没有。

以前还觉得自己的家底也不差,就算年龄差点,那边不就是个酒厂小老板……

可是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等到某天突然从新闻上看到,酒厂小老板变成了什么国际第一人,瞬间就感觉不好了!

然后就看到闺女买了一大堆盗版的正版的,各种音乐磁带光盘,成了每天学习之外唯一的娱乐。

反正一家人都要跟着疯了!

……

现在抵不过闺女闹腾,要来这里看热闹。

那就来了,可是,闺女这发疯的模样,当父母的哪有不担心的。

别的人看热闹看的兴高采烈,这一家看的忧心忡忡的。

你说你想看人,有当年的渊源在,去拜访一下也没啥。

再说现在家里还和酒厂有合作,也算是分销商之一,还有老冯那边的关系,还能见不到人?

可是偏不,这闺女就是想来看看,看一眼就挺满足了。

谁家摊上这么个闺女不头疼啊!

……

燕长青还不知道自己当年‘买’的媳妇,现在成了自己的小迷妹,正远远地瞪着水汪汪的大眼睛看着自己呢!

他的五感再厉害,但是现在不知道多少人看他呢,哪分得清谁的目光?

再说还要专心敲鼓,让人感觉到振奋又不能让人太兴奋伤到人,还要有几分安定心神的效果,免得大家兴奋之下乱起来,发生踩踏事件。

现在站在大车上,他都能看到麦田里一望无际的人群,这还只是一段路的人群,要知道这条路有足足二十多里呢!

到处都是人,根本不容许出半点乱子。

走的有点艰难,因为他是最后出发的人,随着他脚下的大车移动,人们也开始跟着朝着镇上走。

这么多人移动起来,本身就是个大问题。

所以燕长青的鼓声根本不敢停,只能不断地通过鼓声,影响大家有序地完成大迁移……

第293章 唱唱跳跳

“嗷,卖糕的……”

“嗷……太惊喜了……”

“真的好神奇……”

张晓丽听着一群外国佬们的赞叹,心里相当淡定。

这群人就是这么大惊小怪。

刚来的时候,看见沿路的红灯笼都惊奇,对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也觉得惊奇。

接着几天参观了周围的大街小巷,还看了整条路上的村庄,沿途的各种设施摆设,包括那么多戴着红袖章走动的人……

唯独遗憾的是,这伙人的目的,都没有达到。

张晓丽几天的翻译工作没白做,对这群人的目的现在一清二楚,她们都是想来见自家老板的,想让老板给她们写歌。

张晓丽对此表示,都在想屁吃。

自己一个员工,到现在见过老板的次数也是屈指可数,平时老板根本不来,以前还见过老板的车从酒店门口经过,都不回头看一眼的,好像这根本不是他的酒店似的。

而且她还清楚得很,这群外国佬连老板的电话都没有,也就是说,和老板根本就不认识,来这里纯粹是想碰一碰运气的。

来此的都是层次不够的人,估计连那什么音乐颁奖会都没得资格参加,就算碰不到运气,还能见到老板现场表演,也算没白来旅游一趟。

不过张晓丽心里虽然这么想,但是表面上却热情依旧,毕竟一天二百块的导游兼翻译费用,人家给的爽利——那可是美元,这几天她赚的钱,是她以前根本不敢想的。

瑟琳娜一行人确实觉得不虚此行,她们都是懂音乐的,只是听着越来越近的鼓声,就感觉那鼓声仿佛有别样的魅力,让人跟着心肝直颤。

再看舞台上准备好的即将表演的乐器团队,她们一个个都开始构思,到底如何才能和大作曲家燕搭上关系。

同时还要构思,如何排斥其他跟着来的那些妖艳贱货们——这次可不是瑟琳娜一批人来了,有她们类似想法的人还是不少的。

愿意来碰运气的人自古以来就从不缺乏,一个东方的大作曲家,才华横溢曲风多变,特别是今年又直接推出来一张摇滚专辑,在作曲家中也算是高产小母牛,不但奶量大,质量还好……

……

仝大富盯着一群不停喊卖糕的外国人,看了又看,觉得这些人挺奇怪的。

虽然知道老板名声大,但是他还真没见过老板接待过几个外国人,当然机场的那一批不算,那些人现在都会说‘泥嚎’‘吃了木有’,和这些来的穿着光鲜,大冷天还愿意露着大白腿的不太一样……

不过也就是看了一会儿,很快仝大富就回过神来,开始带着自己队伍巡逻。

他的队伍也扩大了不少,从他接触他们自己村子的那个‘傻子’,到管理一大堆有各种毛病的人,他也积累了不少经验。

比如说他最信任的那个同村的傻大个,虽然脑子比不得其他人灵光,但是现在他们开始接触酿酒,这个傻大个能把严格的流程执行的一丝不苟,一点都不偷懒,而且每天都是如此,从不懈怠。

还有那些有其他残疾的人,他们自己组成一个班,也不存在歧视,大伙儿从一开始的有些忌讳,到现在可以随意互相拿对方的缺陷开玩笑,已经成了一个特殊的小团体,互相帮助,也不存在什么排斥。

关键是都很珍惜工作的机会,每个月能挣到钱,连傻大个都知道开心,因为能挣到可以换很多东西的钞票,家里人都开心的不得了……

他们都是很难得到工作机会的人,没人愿意放弃这么一个机会。

仝大富觉得自己的人其实特别容易带,其他残疾的人并不需要太多引导,只有几个和傻大个问题类似的人,才需要他多操点心。

但是多花费的那点心思,和获得的成就感,相比起来根本微不足道。

而且管理好这么一班人,酒厂可不会亏待他。

有了成就感,就有了归属感。

所以今年的民俗节,仝大富又很积极的,带着自己班上的人,出来当治安巡逻员了。

当然,他也有他的小心思,就像现在,他一边带着人到处溜达一边说道:“咱们也有一部分人是老员工了,都挺胸抬头气势一点,你们瞅瞅,那边那些外国佬都来看咱们老板,他们还得坐飞机啥的,咱们可经常见到燕老板,比他们都强点……”

这是他自己琢磨的道理,要培养自己班里的人自信。

残疾人咋了,看见咱们胳膊上的红袖箍了没?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