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页(1 / 1)

加入书签

('

杨乡长解释:“你们这边村子的拖拉机是够用,别处的不太够啊!这不是想着找你商量一下,能不能让拖拉机去别处帮着浇浇水,你放心,到时候田主人会给一部分钱,咱们乡里也会补助一部分油钱的。”

农村浇地基本上都是用拖拉机当动力的,现在像大燕庄小李湾等几个村子,在卡车代替了拖拉机的运输功能之后,拖拉机根本不缺。

所以天旱的事儿也都无所谓,直接开着拖拉机拉上工具,浇地根本不是啥大事儿。

但是没有拖拉机的村子就很惨,棉花种到现在,植株虽然已经不小,但抗旱能力不够,不浇水很可能就等不到下雨。

而棉花又是上面的强制性任务,如果乡里到时候棉花征收不够,批评是小事儿,还有惩罚——这些惩罚最终还会落到农民身上,谁家的棉花少会罚款的。

杨乡长算是比较愿意做事的,刚好乡里能协调这件事,就跑来找燕长青商量。

不商量不行,几个有拖拉机的村,懒得去给别人浇水——又不缺那几个钱,何必大热天的,去蹲连个树荫都没有的河边守着呢!

燕长青能有啥办法,只能说道:“那我回头说一声,问问几个村长能不能组织几个人出去跑跑。”

虽说有钱就变懒怕累,也有另外的原因,那些连用拖拉机浇水的能力都没有的村子,就像是以前的大燕庄,太穷了,去浇地还要讨价还价什么的,也麻烦。

不过乡长愿意组织,那最好不过了,挣钱多少无所谓,只要别太麻烦。

杨乡长还是挺感激的,别看他是乡长,但是现在乡里有某些村长,除了上面的强制任务,其他的压根不怎么听自己的——具体是谁他也不想点名,人家都不听自己的,点了名也没用。

反正能找到说话管用的人就行。

看这会儿,旁边就有个不太听话的姓燕的村长主动揽活儿:“那我回头给老曹他们几个说一声,村里还是能凑出来几个人的,实在不行让工程队的人去几个也行,咱也不能耽误了乡里的大事儿……”

杨乡长脸上笑呵呵地:“那就多谢燕村长了啊!”

燕长青都没在意,有人愿意传话就行,他继续爬上了挖掘机。

二叔竟然趁自己说话的功夫,又多挖了一段,可不能输给他。

……

燕长青就挖了大半天,就把挖掘机交给了一直等得着急的师傅。

两个师傅也是郁闷得很,挖掘机被这叔侄俩抢着玩,他们培训完回来,到现在还没捞到亲自开着干活的机会。

燕长青则是拉上一群小伙伴,开着面包车到处跑了起来。

他要看看乡长说的天旱,到底有多严重。

不仔细观察的时候,那一棵棵棉花苗都在农田里随风摇摆着,可是仔细一看,就发现现在确实是有点旱了。

除了棉花旱,现在地里的其他农作物也露出了缺水的迹象,像是大豆芝麻红薯之类的,还不如棉花耐旱,不过像是高粱玉米这些,抗旱能力比棉花稍强些。

而燕长青比较关心的高粱,则是抗旱能力最强的。

乡里现在高粱种植是比较多的,除了棉花是必须要种来交任务的,高粱种植已经成了乡里的主要经济作物——因为有酒厂收,而且给钱利索,大家怎么选都不用说。

高粱种多了,自然要减少其他作物的面积,这么一来,燕长青觉得自己算是又做了一件好事。

第205章 虫灾 招工

燕长青开车转了一圈,就回了酒厂。

开挖掘机也算是圆梦,不能说是浪费时间,这一天还是很值得的。

带着熊孩子先去河里冲洗了一番,他就找出了自己带回来还没来得及练习的大鼓。

有工具人在,正好让他们练功夫的时候,自己给他们配音,上大鼓。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一群熊孩子嘿嘿哈哈,伴随着鼓声打着拳舞着棍,看起来还是挺有气势的。

主要是这样,比一个人干巴巴地对着大鼓敲更有感觉。

大鼓重要的是节奏,需要臂力,需要耐力,控制力等等,这个对于如今的二胡神级大师,武术棍法拳脚双二级的燕长青来说,半点都不难。

能把棍子玩出花的人,敲个鼓算什么,简直小儿科。

燕长青甚至觉得只用鼓槌的一端敲都不过瘾,他需要两根更长的鼓槌,要玩花活儿,要一个人打出十个人的气势来……

所以大鼓的技能熟练度,蹭蹭蹭地往上窜。

哪像熟练度快到百分百的行走睡眠等技能,现在进度条像是死了一样,根本不怎么动。

还是新技能练起来,让人成就感爆棚。

熊孩子们也乐呵的很,谁能想到自己也有配背景乐的一天,打起拳都特卖力。

敲鼓也会上瘾,燕长青觉得自己不能只练这个,还得把古筝和唢呐二胡都摆上来。

结果瞬间就被熊孩子们气炸了,二娃嘴快,看到唢呐就问道:“七斤哥,你以后也要去吹响器吗?”

‘吹响器’在本地,指的并不只是吹唢呐,大家都默认是在丧礼上的唢呐队是‘吹响器的’。

所以二娃的意思就是,你以后也要去葬礼上和本地的唢呐队伍抢活儿了……

燕长青嘭就给他一个脑瓜崩儿:“春晚上都有吹唢呐的,谁告诉你这个必须去吹响器了?”

二娃脑袋一缩,铁蛋有点羡慕地问:“七斤哥,你啥时候也能带我们去春晚啊?”

这个,好像有点难度?

再一想,好像也不是不能想的事儿?

……

燕长青觉得如果想带这些熊孩子们去,那就得‘剽窃’了,毕竟他记忆里的好节目还是不少的。

只不过觉得这么干不道德,毕竟那些能让人记下来的好节目,都是创作者不知道掉了多少头发才创作出来的……

但是改一下,弄出个缝合怪出来好像也不是不行?

想到这里,他对二娃说道:“那你们继续练功夫,如果以后有机会,说不定还真可以去试试。”

一群熊孩子当时就激动了,燕长青呵呵直笑:“还早着呢,今年是没指望了,明年也难说,看你们的水平到什么程度,有时间了以后别忘了练习武术。对了,铁蛋,你现在的暗器练的怎么样了?”

“我已经能打到挂着乱晃的木板了。”铁蛋很兴奋地表示,从兜里掏出了一把硬币让燕长青看。“有时候还能钉在木板上。”

燕长青看看时间不早了,也不打算继续练唢呐古筝,让熊孩子们气着了。

他想了想铁蛋找的那块烂木板,觉得虽然烂了点,但是能钉上去,也算练的认真:“铁蛋你胳膊伸过来,我给你看看。”

可别伤着胳膊了,这孩子有时候有些实心眼,不小心点不行。

检查了一番觉得还行,铁蛋每天的‘闲余’时间不太多,大部分都和大家一起在玩,每天练习时间不算长,加上小孩儿恢复的快,没什么问题。

检查完,燕长青又把他拉一边,再次指点了一番,主要是纠正一下动作,尽量以不伤身为主。

至于练出什么水平,那不着急。

指点完又不忘交待:“记住了,想练习暗器,不管什么时候,兜里一定要有能当暗器的东西,这硬币就不错,关键时刻还能救急。”

铁蛋很认真点点头:“放心吧七斤哥,这几块钱我都不花的,要花我也花别的钱。”

……

时间一晃又是几天过去,天上火辣的太阳依然每天都来。

燕长青心里有点不放心,又去河东岸那边看了看,发现这边情况比起桃树乡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似乎也没人组织浇水,靠着河岸的这边,因为能经常去酒厂做生意,而有些精明的,还知道去市场那边‘进货’,回来带着去各个乡村卖,不少村里也有了拖拉机。

但是再走走,就有很多农民们都在挑水浇地——实话实说,和杯水车薪也差不多,这是最热的季节,一担水倒进田里,根本浇不了几棵不说,而且眨眼间就了无痕迹。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