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页(1 / 1)

加入书签

('

但是燕二河才没心思看这些,直奔自己看好的房子。

顺着大路进小路,曲龙拐弯绕半天,陈有亮都烦了:“你找的房子在什么破地儿,这儿能有好房子吗?”

看两边的房子就知道,燕二河找的又是老旧破的房子。

燕二河还振振有词:“咱们住的时间也不多,买个小破房就行,别处的房子贵啊!”

“我不住这儿。”陈有亮斩钉截铁地说道。“你别走了,要去你自己去买,反正我不去。”

“我去就我去,七斤,你陪我去行吗?”燕二河头铁的很。

燕长青则是在看热闹,二叔这买房的眼光,一如既往啊!

他想了想,开玩笑似的说道:“要不去江那边买房子,那边现在应该更便宜。再说你看那边现在正建高塔,买了那边房子,等建成了看塔也方便。”

正在建的是东方明珠塔,那边要不了多久就成了浦东新区。

房价就不说了,打工仔燕长青当年混的那打工队,连去那里面接活儿的机会都没有。

然而燕二河坚持:“太远了,还得过江,不去。”

这下燕长青确定了,二叔不是有远见,他是纯靠运气混日子,和上辈子一样。

陈有亮还在继续反对:“你说你就不能找个好点的地儿,还嫌那边远,你口口声声说想找能靠水边的地儿,这里能看见江吗?”

燕二河终于迟疑起来,好像,自己选的地方便宜是便宜,确实看不到江,是挺遗憾的。

他站住了脚步:“那靠江边的,出路好,人家要的价格高啊!”

陈有亮恨铁不成钢:“出路好咱们出门也方便啊!咱们来回带着钱跑,你在旮旯缝道里跑来跑去,显摆你有钱还是怕没人抢?”

燕二河犹豫不定:“那我打听了好久才找到这个便宜地儿,不买不就亏了嘛!”

陈有亮都想揍他:“你缺那么点钱吗?”

燕长青就笑眯眯地看这俩人商量,反正这年头,随便买哪儿都是赚,无非是多少的问题。

就看二叔的运气到底能有多大,最后他想买哪里了。

其实看这样的热闹,也挺好玩的!

第191章 修桥 复写纸

陈有亮和燕二河俩人站在黄浦江边,但是两人的谈话内容就像长江和黄河,几千公里都没交集的那种。

俩人最终发现了一旁看热闹的燕长青,打算让他来评理。

燕长青抬手一指正在建设中的明珠塔:“我准备在那附近买几间门面房,设个步步高酒厂的销售点。你俩说的都有自己的道理,那为啥不干脆各买各的,等等看谁会后悔?”

俩人对他买门面房没啥意见,但是都觉得他这个主意非常棒,各买各的,看看以后了谁会后悔?

说白了还是有钱,就为了证明自己的话有道理,买个房子分胜负。

关键是现在房价对于早富起来的这批人来说,真的便宜,现在也没多少人想着买房囤房,都是需要用了才会买。

像另一位买了万张股票认购证的陈老板,挣了六千万,他也只是花了一百多万,在这儿买了几间门面。

三人做出了决定,就去找中介。

燕二河也改主意了,他觉得自己看中的那房子确实太破,准备换个能看江水的地儿去买。

……

买房的过程无非是看了就买,不过这次没燕长青在京城那次那么容易拿到证,三人也没打算在这里等,手续办好之后就打算尽快回家。

临走的这天,延实的股票涨到了三百八,比燕长青俩人清盘的时候又多了几十块钱,简直疯狂。

不过三人都顾不上这些,玩的时候是开心,但是一旦想起家,别的都不重要,带上给家里捎的礼物,开上车,回家。

有了来时候的经验,回去的路就顺畅了许多。

……

两天后到达桃树乡市场,燕长青都没停,让二叔和姑父下了车,自己开上车继续往家跑。

李秀妮从儿子离开家就每天嘀咕儿大不由娘,把燕大海的耳朵都给嘀咕坏了,可是等到她终于看到儿子回来,问了几句话,然后就悄无声息地从家里消失,出现在了村头人最多的地方。

儿子已经见到了,现在更重要的是,第一时间出去炫耀儿子给她带的礼物。

燕大海也见到了儿子,但是他很忙,看儿子还是活蹦乱跳的,转头忙自己的养鸡场去了。

他今年有大计划,准备扩大养鸡场规模,现在马上就要着手准备孵小鸡,而且计划从兽医站请一个驻养鸡场的专业兽医来,儿子太忙指望不上,还得靠自己。

再说了,靠儿子的话,将来养鸡场的功劳,到底算不算他小子的那一份?

说干就干,燕大海打算尽快出发去镇上,先去兽医站,打听打听有没有退休老兽医——跟酒厂学的,请退休人员。

不请退休的别人也不行,年轻的兽医没经验,有经验的兽医站又不会放人,只能找退休的。

……

燕长青看望了爷爷奶奶之后,直接去了酒厂。

先把厂长经理等管理人员都召集过来,开个会问问情况。

听完之后就打了个电话到杨乡长那里,问问造桥需要什么样的流程。

现在酒厂发展速度太快,可以趁着最近还在枯水期,尽快把桥给修了,不然再等又是一年。

结果搞笑的事情来了,没多久杨乡长打电话过来:“长青,县里说了,那里不归咱们县管,如果按区域划分的话,咱们县只能管一半,所以造桥的事儿,轮不到他们审批。”

燕长青就傻眼了:“那我造桥找谁去?先去审批另一半吗?”

“那倒是不用。”杨乡长说道。“如果按流程的话,你需要准备个文件,我给送过去,让咱们这边的几个部门先盖章,然后你再拿到铜山县,让那边也盖上章就行。”

“好吧!”燕长青无语地点点头,就没听说过修一座桥需要两个县批准的。“你直接告诉我个省流程的主意吧!”

杨乡长呵呵一笑:“你让人递个申请过来,把那段河道给包了,我给你盖上章。你再过去对岸也这么干,接下来只要不把河道堵了让下游断流,别的随便你干啥。”

“就这?”

“你要怕对面不给你盖章,你就说不收对面村里的东西,让他们村里的人自己去解决。当初你就闹电不就这么干吗?多简单的事儿。”

燕长青无语的很,他是觉得杨乡长的主意确实简单,可不是担心对面不会盖章。没想到老杨会错了意,还给他出了个‘损招儿’。

话说果然内部不团结是大忌啊,自己人最怕什么,只有自己人最清楚。

河道归乡里管,两边的土地归村里管,这边鸭头洼就不用说,曾双喜管的章和酒厂自己的也没区别。

至于对面的,只要放出话,说要借对面村的土地名义建桥,那边估计还得拎着铁锹来帮忙,根本不担心办不了。

果然事情都有简单的办法。

……

燕长青直接打到祝主任那里:“祝叔,我这边想修个桥,咱们油田的施工队能干不?”

祝主任问:“准备修多长的桥?等等我先找个人过去,勘察一下地形。修桥还是挺复杂的,两岸的高度落差有多少,下边的地质构造……”

燕长青打断了他:“现在是一座小木桥,过不了大车。两岸高度也都一样,大概十几米……”

祝主任当时就笑了:“原来是这个修桥,我还以为你计划多大的工程呢!等等我让人给你打电话,这点小工程都不叫事儿,算是给他们休个假了!”

老祝同志现在也是牛起来了,工程上的事儿他都开始打包票了。

不过实话说,打几根木桩铺几块木板都能凑合的小河沟,修个桥确实不是大事儿。

……

工程队到了之后,不到一个月桥就修好了。

对于两岸的人们来说,这是一件大好事,虽然其他人用的不是很多,但是有一条稳固可靠的水泥桥,特别是两边坚固的桥栏杆,总比原来的那个木板桥更让人安心。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