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页(1 / 1)
('
眼看挖着挖着老鼠洞往农田下边去,熊孩子们不用提醒就知道,不能继续挖了。
再挖下去会被农田主人找家里去,通常的解决办法是家长当场揍一顿。
但是也别怕,还有别的招儿。
燕长青亲自指导,几个大点的熊孩子去拔水沟里的枯草,草不够就去打麦场拽点秸秆之类的来。
然后堵在老鼠洞里,点火。
几个熊孩子拿着破木板扇风,或者直接用嘴去吹,让烟气朝着老鼠洞里面灌。
没一会儿,周围几个地方都开始冒烟。
狡兔三窟也不算啥,老鼠洞也有好几个出口的。
接着熊孩子们严阵以待,举着铲子守在各个冒烟的洞口,时刻准备给窜出来的老鼠致命一击。
燕长青也有准备,他有帮手的,大黑大黄两只猫厉兵秣马,一左一右守在他身边,虎视眈眈。
烟熏火燎之中,突然,一道黑影窜出,旁边熊孩子们立刻唧唧哇哇乱叫着,挥舞着小铲子到处乱转。
燕长青急忙招呼大黑大黄,一低头发现两家伙已经窜了出去,好家伙,等他找到两只猫,就见到俩个小家伙正一只扯着老鼠头,一只扯着老鼠尾巴,互不相让。
在周围一群观众纷纷鼓掌喝彩中,燕长青赶紧上前劝架。
结果两只猫见到他过来蹲下,都凑过来把老鼠放到了他面前,那家伙嘴里冒血还想跑呢,刚跑两步又被抓了回来放过来。
燕长青无奈的很,用脚踩住老鼠:“快点看着洞,洞里肯定不止一只老鼠。”
结果又烧了半天也没见到老鼠再出来,估计是刚才大家闹腾的时候,老鼠都趁机溜走了!
那只半死不活的老鼠还被二娃拿树棍夹着,到处转悠着吓唬女孩子,结果没几个害怕的,这笨蛋还被人把老鼠给抢走了!
……
闹腾了一阵子燕长青有些头大,说出来修路的,确实是填了几个牛马蹄子踩出来的小坑,可一转眼,在人家农田地头这挖了更大一个坑。
还得指挥大伙儿把土填回去。
熊孩子们把这当游戏,干起来都精神十足浑身使劲儿,除了干的不怎么好,别的没毛病。
闹腾到天黑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晚上吃着饭燕长青就给家里提要求:“我去电机房那住吧!我身体好睡的香,在那也不耽误瞌睡,有啥事也不用你们担心。”
老妈还没反对,爷爷先不干了:“我去就行,你个小孩子正长身体哩,在家睡好点才能长得快。”
燕长青笑嘻嘻地站起来:“你们看我现在长多高了,放心,我肯定能吃能睡,要不了几年就能长到我爸这么高。我住打麦场边上,早上早点起来练功夫随便折腾,也不会影响你们……”
“影响个啥,你就早起一会儿,反正我们都醒了。”老爸也反对。
发电机房那里前一段时间都是爷爷看,燕长青不想让他太辛苦,但是家里人这次不听他的,怎么说都不行,也没办法。
思来想去燕长青想了个绝招:“要不爸妈你们再给我要个弟弟妹妹吧!以后我挣钱交罚款,再不济咱们还可以去别处生,去香江那边,那边不罚款。”
老妈立刻有点不好意思:“你个孩子懂个啥……”
但是爷爷老爸对这件事挺感兴趣,于是这事儿就讨论了一晚上,虽然没个结果,但是事情总要慢慢来,多说几次就好了。
燕长青是打算提前预备,免得长大了被催婚催娃!
第71章 枸杞 摔跤
第二天燕长青照例早起,练棍练拳锻炼身体。
上午吃过饭也没啥事儿,去河边看了看开垦中的荒地,这里的地确实难开,不过现在时间还早,老爸二叔俩人也不着急,每天有时间了就过来忙一阵儿。
结果就看到了老爸收拾的一堆植物根。
燕大海给他解释:“这是地骨皮,等拿回去了剥了皮晒干。”
燕长青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这是不是结枸杞的?小红果?”
“是啊!”燕二河点点头。“你想吃了?还不到时间……”
“不是,你们把根挖了,这能结果?”燕长青问道。
“没全挖啊,我们从旁边挖的,就小树林那一片。”燕大海抬手一指。“不能全挖了,挖死了以后就没得挖。”
燕长青都忘了这地方还有枸杞,好像一直都有,不过后来自己出去打工,回来都是过年,冬天这里什么都没有,也就没再来关注这里。
现在看了看,一大片枸杞还不少棵呢!
说来也奇怪,按他了解的,枸杞是喜光的植物。
可这里是一片杨树林,又不讲究科学种植,白杨树栽种的比较密,等过段时间叶子长起来,能把下边遮的不怎么见光,偏偏里面长了一大片枸杞。
枸杞周围都是挖的坑坑洼洼的,显然不是一家两家人来挖过地骨皮,但是大家都很规矩,只在周围挖根,不直接挖掉主根,免得以后别人没得挖。
这年头农村里人们都爱存点能治小毛病的药材,比如蒲公英根,晒干的癞肚皮。
癞肚皮学名网肺衣,能当药材,也可以炒鸡蛋吃,大人小孩都喜欢——加鸡蛋了啊,炒点野草都有人喜欢。
还有人拿它炕干饼,也很受人欢迎,这年头只要好吃的都受欢迎。
其他诸如茅草根,四瓣草,芦苇根,冬瓜皮,茶槊儿(半枝莲)等等,很多人家都会存一些。
有些可以泡茶喝,有些基本上都不会用,但是还会存一些。
燕长青把这些枸杞记下来,准备过一段时间来试试扦插,看能不能在别处种一片。
如果能种好,那倒是一条不错的致富门路。
种不好也无所谓,至少自家不会缺枸杞吃。
不过自己这身体素质,这辈子应该不用吃了吧!
……
去打麦场的时候路过自家,就看到二娃和铁蛋他俩的两个爹在,还有李明发等几个人,都是贩蛋队的。
他们是提着鸡蛋来感谢的,好像据说是上午来表示郑重——乡里这些规矩乱七八糟的,有些时候燕长青也迷糊。
但是燕长青还是挺开心:“生意能做就行,慢慢做着,等跑熟了,回头挣点钱买个手扶拖拉机,那跑起来才舒服。”
燕水兴就会咧着嘴笑,让二娃在旁边看着都觉得莫名羞耻,平时在家打我时候那么厉害,怎么现在连话都不会说了?
他们只会说感谢,燕长青说得多:“你们去县里的时候也打听着点,看有没有别的生意。也别光收鸡蛋,瞅瞅啥能拿粮食换的,多少带点回来,换成了粮食你们再去卖,算好价钱也能赚点钱,还方便了村里人。”
“别的我也不知道,像西瓜就能做。县城西边不是有个地方产西瓜吗?瓜从地里出来卖不上二分钱,你们给拉回来,换麦子换啥的都行,多少赚个辛苦钱,总比不挣的强。”
“还有大家平时用的针头线脑之类的,问问有人需要没有,有了就带点回来,从县里一次多买点还便宜。反正总比空手回来强点……”
难得有这么几个听劝的人,要多帮着出主意,让他们有劲儿干下去。
免得都在家闲着,没事就打孩子玩。
说了一会儿气氛逐渐好了起来,燕水生哈哈笑着揭他大哥的短:“我哥都不敢喊,他憋的脸都红了憋不出来个话,还是我先喊的。”
“县里可比咱们这乡上大得多,去逛一圈看人家那真好,不像咱们村,连个楼房都没有。”
“也不知道更大的城市是啥样儿……”
“万事开头难,有了第一次,以后就好了!”
“现在我可敢喊了……”
听着听着燕长青就笑了:“大城市的楼更高,更多。你们现在先做小生意,以后会有机会去大城市的,去做生意,去挣钱,去花钱……”
心里还嘀咕一句,早点去,可别去晚了。
早点去还是农民伯伯进城,去晚了的,那会儿都叫他们农民工。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