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页(1 / 1)

加入书签

('

不过后来大家懂事了,也就没人介意这事儿——这校长就是个民办,一辈子都没转公。后来有了个指标还让给了年轻老师。工资经常被拖欠,也不知道这么多年到底发过几次,主要还得靠他自己种田吃饭。

这次申校长来找燕长青,问的学校用电的事儿:“你家的发电机的电,能通到学校不能?”

燕长青心里开始盘算,燕铁生则有些奇怪:“申校长,学校里不是有电吗?”

“有是有。”申文坚回答道。“但是和村里用电一样,我想让上面延长学校用电时间,他们说上头要求,必须在统一时段内用。”

“学校通电时间根本不够,早自习没电,晚自习也只能用一会儿电,像现在天黑的早,学生们还是要点煤油灯。我听说你家燕长青说可以供应三小时电,想问问,能不能赶到学生晚自习的时间通电。”

燕长青已经盘算好了:“供电时间我这肯定自由,学校那边远了点,不过还行,如果直线把电线拉过去,还在我这发电机的输电范围内。但是想供电到学校,谁来提供电线?”

申文坚顿时愣住了:“用你的电,你不给提供电线吗?”

“我提供不起。”燕长青直言不讳,尊敬归尊敬,但是自己现在还没那么大的身家,不敢随便承诺。

“我估计直线过去需要两三千米左右的电线,这可是一大笔钱。还有我这只是个发电机,输电过去肯定还有损耗,我可以供电,亏点都无所谓,但是电线钱真出不起。”

申文坚有些失望:“那这事儿办不了?”

“反正现在我没办法。”燕长青不敢轻易许诺。

这校长是好人,值得尊敬,连民转公的指标都舍得让给别人。

但是他认死理,认了一辈子,你要承诺了,一时半会又办不了,他隔三差五找过来,怎么办?

最终申文坚还是失望地离开了。

燕铁生送走校长有些遗憾:“这事儿要是能办,可是件好事儿。今年你也该上学了,能用上电多好。”

燕长青也很无奈:“除非让我挣大笔钱,我自己出资买电线把线拉过去,不然没法。”

说来说去还是穷呗!

还是得赶快去挣钱。

……

于是第二天就出发去镇上,带了全部家当几百块钱出发的。

居然在路上看见燕兴旺了,老头和他大儿子一起,看到燕长青就黑着脸,被问了就回一句:“兴你去赶集还不兴我去了?”

没一点度量,和小孩子一样斤斤计较,呵呵。

燕长青有度量,没和他计较,反正自己坐二叔的自行车,打个招呼就把这俩人甩远了。

他猜测,老头去镇上应该是打听用电的事儿,看看到底乡里对村里自己解决用电问题什么看法。

随便他打听呗!

乡里和电力上没别人想的那么一条心,乡里想发展要用电,电力卡着要先供应县里的一些企业,双方可没那么和谐。

如果村里能自己解决用电,电力乐意不乐意不知道,但是乡里肯定乐意。

镇上需要电的地方太多了,比如劳动服务公司,天稍微暗点,一群人就要点着煤油灯蜡烛踩缝纫机,那里面到处都是易燃物,平时干活人们都是小心翼翼的,谁不想有个电灯?

还有烟站粮库花厂等地方,收烟叶的看粮食的弄棉花的,这些玩意敢见火吗?

如果能省下来电,供给乡里这些更需要的地方,他们做梦都能笑醒。

第69章 消息

跑到姑姑家,姑父陈有亮正在拿着个小本本做计划,旁边还有个收音机播放着节目:“我问了一下,小收购铺的这点量不够,他们基本不存货,有东西就卖了。我估计就算全县的乡镇咱们都给跑一遍,能不能凑一车货也难说。”

想想乡镇的情况,燕长青点头表示理解:“那就费点事跑远处,直接到各个县联系大收购铺?”

“我也是这么想的。”陈有亮把本子递过来。“我规划了一下路线,周边的县我先跑一趟,看看到底能联系多少货。”

然后燕长青把自己那不到一千块钱的本钱拿出来,和陈有亮商量了一下分成问题。

其实之前都提过,陈有亮觉得五五分最合适,但是燕长青盘算一下,一车货五吨,再加上其他成本差不多得三千多块钱,前期联络货源找车什么的,他都不打算参与,如果长期做,五成有点多。

所以只打算要三成。

两人的分歧就在这里,陈有亮觉得虽然燕长青不去跑货源,可他要担任最重要的角色,押车的保镖。

而且生意本身就是燕长青提出来的,更何况之前还给自己建议过做凉皮,自己多出点力多出点本钱才好意思拿五成,否则五成都不合适。

但是燕长青坚持只要三成,打算短期内这么分,至于以后那再说,总之目前三成就挺合适。

两人争执不下,最后各自妥协,暂时四六分。

陈有亮一锤定音:“先按这个来,主意才是最值钱的,等啥时候谁觉得不公平了再商量,反正生意是咱俩的,不至于因为钱闹的不痛快。”

燕长青对他比他认为的还要了解,也利索点头:“有话要早说,要是货源不好找,你出力多了就早说,这个随时重新分。”

陈有亮就笑:“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有这句话就中了。”

实际上都不是斤斤计较的人,说妥了陈有亮就开始收拾东西,那小收音机还仔细放包里打算带着:“我现在就走,路上正好学学普通话。”

回来他还把发型也换了,原本偏长的头发变成了挺老套的那种,反正看起来气质又沉稳了不少。

这样的人不成功啥样儿的才能成功?

燕长青祝他一路顺风,早日发大财。

……

再次回到家的燕长青心里安稳了许多,也有心思继续撸猫了。

两个小家伙大概还没彻底长大,比较缠人,还只缠他一个。

看他顶着两只猫进门,李秀妮忍不住笑:“这俩猫你养的和狗似的,我就说它们俩只认你,你出门了它们就蹲墙头等着,不到吃东西的时候不下来,一看它们没影了就知道你回来去接你了。”

燕长青也得意:“那是,我喂它们好东西吃啊!”

踩着椅子就从挂着的筐子里摸了两块鱼出来,一边喂猫一边假装心疼东西:“这些东西再不吃完都坏了,喂它们也吃点……”

实际上是怕被骂。

但是老妈暂时还没反应过来,她从没想过,居然有一天,自家会有过完年却没把东西吃完,担心食物会放坏的烦恼。

实际上中间食物都热过几次了,每次她都喜滋滋地,觉得日子真幸福。

大概这就叫幸福的烦恼,反正她现在看见燕长青拿鱼块喂猫都不说了——说了也没用,又不是天天喂,反正她看到的,偶尔喂一次也不算啥。

……

燕长青一到家,二娃铁蛋就紧跟着来报道了。

正好,中午让他们留下来,一起帮忙吃肉。

这两小子神秘兮兮地:“七斤哥,我们给你看个好东西。”

然后在燕长青无奈的目光中,掏出来俩竹哨:“看见没,街上有卖的那要钱,这是我爸给我做的不要钱,这个能拉着,声音还会变……”

说着话二娃就吹着掩饰,尖锐的声音吓得两只猫嗖一下躲燕长青后边了。

燕长青看了一眼伸手道:“这还没做好,我给你修一下,现在声音太难听了。”

就是一个小拇指粗细的竹筒,旁边开个口,对着吹就可以发出声音,里面一根小棍可以上下抽动,改变竹哨发出的声音节奏。

很简单的东西,而且做的极其粗糙。

想到这俩货的爸,特别是二娃他爹,燕长青有预感:“你爸是不是贩鸡蛋赚钱了?”

两个糙汉子,不是有特别高兴的事儿,多半没心思会做这些‘精巧’的东西哄娃。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