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页(1 / 1)
('
算的特别清楚,似乎会给人市侩的感觉。但是燕长青觉得这样挺好,因为大家条件现在都不好,实际上以后几十年,他们的亲戚们一直都这样算的清楚。
关系也一直挺好,有谁家盖房子了大家就凑钱,能出多大力就出多少,互相之间哪怕以后见面次数没那么多,可还是一直关系挺好。
包括表姊妹兄弟们关系都挺好的,小时候打打闹闹,几十年后还很好。
燕长青打算等他们长大点再打好关系,现在懒得理这些熊孩子。
主要是没摄像机照相机,不能照下这些家伙的丑态,不然他肯定乐意和他们玩。
想想,如果你有某个老表小时候穿着开裆裤,蹲地上玩羊屎蛋的照片,那值几顿酒?
那边还有个熊孩子,不知道从哪儿听到了个时髦词,正吹嘘他会气功,一运气脸都会红,实际上就是憋着气,那肯定得脸红,再憋会儿他能把自己憋死……
这要是录下来,将来……哈哈哈!
那边还有个厚脸皮的小丫头,正蹲地上看一个穿开裆裤小表弟的小牛牛,这要是录下来……
真是想想都开心!
“七斤,快过来!”燕长青正傻开心,被老妈喊了。“过来,给你姨表演一个转棍子,就你整天在家玩的那个,再翻个跟头,就那样那样的……”
燕长青很绝望!
但是他能怎么样,这是老妈啊!
她只是想让宝贝儿子,在姐妹弟弟还有爸妈面前表现一下,她有什么错?
她爱自己的儿子胜过爱自己,她都不在意自己是不是穿了新衣服,只是想让宝贝儿子的本事让大家看到,这能有错吗?
所以燕长青能怎么样,他拿着棍子就耍啊!
在一帮小屁孩的欢呼声里,在老姨小姨外公外婆的乐呵声里,把棍子耍的呼呼作响。
还要翻跟头……
然后再收获一声声的赞扬!
除了真棒真好之类的,连个新鲜词都没有。
啥都不说了,回头就打听怎么买个照相机,刷个照相技能出来。
也不为别的,就为记录这些熊孩子的美好童年……
一个别想跑,有一个算一个,不拍出来最值得纪念的照片不罢休……
第49章 神器鸡蛋托
因为现在过年买不到照相机,燕长青心里略有不爽,所以只能靠音乐来抚慰内心——然后他不顾家里的反对,又去小李湾村,给村里那些过世的亲人们演奏了几曲。
结果可想而知,本来村就在闹‘悬疑’,人心就不安稳,没想到刚平静几天又来一次,直接导致不少人彻底没法安心入睡了。
倒是李明发精神万分,村里本来都闹腾起来,因为过年又耽搁下来,还好,机会又来了。
他振奋精神,在村里开始大肆搞串联,到处宣扬他从‘半仙儿’获得的消息,强烈表示,再不制止电工乱收费,以后村里肯定鸡犬不宁,老头老太去了另一个世界还得替电工受罪……
当时许多人再次开始闹腾起来。
本来嘛,就算只考虑现实问题,过年用电的人家多,用电次数也多了些,过几天电费肯定要多交,这点大家其实都心知肚明。
小孩子们只知道过年玩的欢乐,但是大人们都很清楚,过了年,才是真正青黄不接的日子。
就像曾被很多人怀念的荠荠菜包饺子,吃肉吃腻了的人,吃的是怀念,但是如果在当年,有肉包饺子的话,谁还乐意吃野菜?
如果能把电费降下来,哪怕降个几毛钱,也能让手头松活一点不是?
在李明发的大力鼓动下,村里的不少人终于再次发威,开始准备正式上乡里去讨要说法。
……
燕二河当时就精神起来,搞事情搞事情,就是要这么搞起来!
所以当他看见侄子不紧不慢地在院子玩草绳的时候,就有些不理解:“小李湾的人都要去乡里讨说法了,咱们要不要再想点别的办法帮一下……”
燕长青正拿着草绳编来编去:“帮啥?现在不用管了,就算电费降不下来,人们也会在心里记住这次的事儿,而且收一次电费记一次,事儿在那摆着,迟早能解决。”
燕二河对侄子的态度不太了解:“那咱们啥都不干了?”
“你要是想干啥,往鹅头湾鸭头洼那边跑一趟,煽风点火随便找些人说说,然后就别管了!早点回来,我这儿还有不少事情要做呢!”
“啥事儿?”一听侄子有事儿干,燕二河兴趣更大点,毕竟侄子的主意,通常有好处。
“你要不去,那你把这草绳给我编编,弄粗一点,编成网。”燕长青刚拒绝了爷爷的帮忙,他觉得自己能行,结果一上手,感觉自己又仿佛回到了当年刷视频看网友整活儿的时代。
脑子会了,手它不乐意会。
肯定不是自己不行,纯粹是用秸秆编东西太扎手,咱年龄小,手嫩,干不了这个!
燕二河好奇:“你总得说你想干啥?”
“我现在研究的是一个造福全乡人的发明创造,你把草绳编粗点,中间留的网眼能放鸡蛋,到时候鸡蛋能一个个分开放,每一层再放一个草垫子,这鸡蛋不就不会烂了?”
燕长青觉得自己没算夸口,这个玩意儿是简单,但是没人弄出来之前,还真很少人想得到。
鸡屁股号称乡里人的钱袋子,农村人花钱全指望家里存的鸡蛋,但是鸡蛋运输最不方便,村里人都是挎着筐子去卖,里面垫些麦秸秆当缓冲,即使如此,依然连板车都不敢用。
而且就算挎着去,也难免鸡蛋磕了碰了。
有的人怕鸡蛋路上磕了碰了,甚至用棉布棉毯之类的垫着。
很小的问题,但是没人想到别的什么办法改善这情况,因为家里一个月才存点鸡蛋跑一趟,而且大家这么多年来,都这么过的……
放以后有了鸡蛋托,就是那种黄色的纸制玩意儿,看着特简单,也特不值钱,但是如果拿到现在,就是神器。
现在燕长青搞不出来那个,但是自己用草绳仿制还是没问题的,至于说会重点,装鸡蛋少,成本比较耗费人工之类的,那啥也不是。
燕二河动手能力还是挺强的,毕竟是靠着一辆二手破摩托车,能开个修摩托车铺子的人。
没一会儿就搞定了。
然后看着自己的手工制品就很不满意:“这绳子要想保鸡蛋不破就得粗点,这不行,装不了几个鸡蛋,我看中间隔的地方可以薄一点……”
家里人都在看着呢,爷爷点点头:“你给编成扁绳子,竖起来用不就得了?你看你恁大个人,干活那个糙样儿,我来我来……”
爷爷才是家里的编制老手,家里用的席子稿荐,都是爷爷亲手弄的。
没一会儿就搞定了,虽然用秸秆做的,肯定还粗糙些,但是老手艺就是老手艺,这点活儿对他来说就和玩儿似的。
爷爷还不满意:“这个我再琢磨下,应该能编更好点,七斤你说用多大的合适,我琢磨下!”
“不用不用。”燕长青已经很满意了。“这玩意儿大小无所谓的,主要就是放鸡蛋,不管是筐子还是别的,把这个放里面,铺一层草垫子放一层鸡蛋,差不多就能用了。”
燕二河已经抓到了商机:“那我不就能拿这个贩鸡蛋了?有了这个,我骑自行车挨村去收鸡蛋,收完了去县里卖,肯定能赚钱。”
燕长青呵呵:“这才能赚几个钱?费那功夫干啥?李明发不是挺能干的,这个介绍给他干。还有咱们村的,就和咱们关系好的那几家,像二娃铁蛋他们家,给他们说说,爱干就去干,不爱干拉倒。”
“这个东西仿制太容易,人家一看就知道,回头就有人抢生意。得和他们一起说,让他们先抢先占了周边几个村子的市场,再去摸清卖鸡蛋的门路,让跟风的只能去别处干。”
“对了,如果搞这个,他们得联合一起定好收购价格,再联合找镇上收鸡蛋的或者去县里找个收鸡蛋的,价格谈清楚,免得以后闹矛盾。”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