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页(1 / 1)
('
另一个节目就是燕长青的二胡独奏赛马。
气氛相当欢乐,开始是孩子们兴高采烈的,后来干脆全场欢乐起来。
快速的旋律让人们仿佛在策马欢腾,大概到了最后,观众们也放开了,刚听完就来一阵阵的喝彩,还有人又喊起了再来次一条大河……
但是最后一个节目的合唱团都已经站好位了,不可能再演奏的。
燕长青听着看着大合唱,突然觉得这节目也挺好的。
他以前其实没什么艺术细胞,整天脑子里除了打工挣钱没别的,天天盘算这个月能存几个钱,这点钱能干点啥,这种生活状态下,还能保持着对某些爱好并坚持的,那都不是一般人。
所以他的爱好最终只剩下了一个,刷视频看美女,就是一个俗不可耐的人。
现在欣赏大合唱,倒不是艺术细胞觉醒,纯粹是觉得,这些人唱得可真带劲儿!
想想倒不意外,现在工人是铁饭碗,本来就很有优越感,何况这还是油田单位,不管是荣誉感还是待遇,都足够一般人羡慕到眼珠子发红。
生活过的有滋味,唱大合唱就特别提劲儿。
大概是这样吧!
反正燕长青觉得挺羡慕人家的,要是自家有一个这里上班的,一人上班全家衣食无忧,他当初也不会着急提升技能熟练度……
快唱完的时候,祝昌盛来了:“等会儿散场的时候,再来一首一条大河怎么样?刚才我看大家都特别喜欢你的节目……”
“没问题。”燕长青答应的特别干脆。
出来了就是个玩儿,既然人家喜欢,那是好事儿,说不定下次去街头表演,这些人看到了,有钱的出个钱场,有人的出个人场,那就很好了!
……
就在主持人宣布结束,人们开始笑着说着站起来的时候,一条大河的二胡声忽然响起了。
本来燕长青觉得,大伙儿会在二胡声中缓缓退场的,没想到居然不少人干脆又停了下来,也不坐下,站那里看了起来。
这就有点……太给面子了啊!
燕长青立刻更起劲了。
他是个俗人,特别俗那种,素质还很一般,若是以前他看到有人干了什么出风头的事儿,有时还会酸溜溜来一句,就他能耐,人来疯……还有个特难听的本地骂人话叫‘露球能’……
现在换成他自己,他发觉这不能叫人来疯,主要是这种感觉真的挺好。
没错,就是感觉挺好,绝对不是别的!
大概是他太投入了,有人就给面子,小声唱了起来,接着又有小声加入,再有……
于是突然就成了大合唱,大的小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虽然还夹杂着一些跑调的音儿,但是气氛一下子就起来了!
许多人甚至唱的太起劲儿,脸都憋红了……
真的感觉挺好!
第44章 福利和夜光电子表
第二天,燕长青二人在招待所食堂刚吃完早饭,祝昌盛就跑了过来。
晚会效果比较好,特别是最后大合唱,让大伙儿走的时候都恋恋不舍的,祝主任心情特别好:“昨晚上长青太辛苦了,本来说好一个节目,一下子表演三个。”
“我先道个歉,在劳务报酬方面我没法大开绿灯,待会儿领福利,你们按人头领三份……晚会拍的照片现在还没洗出来,这几天都忙,等洗出来了有你的我给你留着,以后什么时候来拿都行……”
就喜欢这开门见山的劲儿。
实话说燕长青一时都没适应这办事说话利索的劲儿,上次几句话街头写了个条子,这次来也没怎么说上话,没想到人家不吭不声,还真不亏待人。
想想这应该挺正常的,但是吧,总觉得……居然有点不适应。
燕长青还以为去领福利,难免来回跑几趟拿几个签字才行,这大概是重生带来的坏处吧!
劳务报酬已经不少了,他也没把多演奏两次当回事儿,来都来了嘛!
不过感觉挺舒服。
燕长青看他匆忙,有事儿也直接开口:“祝叔叔,你知道哪里能买到电子表吗?戴手上那种?”
祝昌盛想了一下:“暂时咱们这还没见过,是你想要的吧?这样,你们等会儿先去领福利,我去帮你问问。”
“那多谢祝叔叔了!”燕长青道谢。
“小事儿。”祝昌盛摆摆手。“不一定能成的,现在这边还是发展阶段,很多物资都有点缺。”
说句话就又匆匆离开了,看人家这忙碌的劲儿,问不到也得谢,快过年了,都挺忙的。
……
领福利的时候燕二河和李明发都傻眼了。
这叫福利?
一大排猪肉,一袋子米,一桶油。
关键那猪肉,怎么也得二十斤了,其中一部分能分好几个礼条肉——本地习俗,礼条就是肋条肉,一般二三斤,大点的四五斤,过年送礼需要用的,一般用于出嫁姑娘回娘家带的。
怪不得人家唱歌特别精神,原来人家发个福利,都是乡里人过年都不敢想的——大燕庄的人过年都没几家舍得买这么多肉。
李明发根本不敢要,领完东西直接就递给叔侄俩:“你们这次过年可是过个肥年,这么多肉,吃到十五都吃不完……”
燕二河顺手接过东西拎着:“我也少要点就行,都是七斤的。”
俩人都没觉得这些东西应该给李明发,包括李明发自己,他清楚自己就是来凑数的,跟着来的路费他要给二河哥,人家没要他都觉得挺不好意思的。
而且他也没心思放在这些福利上,他觉得自己来涨了见识,还混了吃住,正盘算等回去的时候,自己一定要抢着买票,把这个票钱还回去——都是穷人家,算账要清楚点。
燕长青开口就吓了两人一跳:“二叔你把东西给明发叔吧,咱们仨人一起来的,一人一份……”
“不行不行,这太多了!”李明发惊了,他是真不敢要。
猪肉那么多,那还有十斤大米和五斤油也不少的。
就说那壶油,不说油了,单是那一个装油的壶,在大燕庄都是稀罕东西,这么一个又大又新的塑料壶,放家里也是一件宝贝物件,一般人家都没有的。
不夸张的,都说了如今鞋底子都能卖废品换钱的,城镇上的垃圾堆里,连破塑料袋烂塑料膜都没有,都能卖废品换钱。
大燕庄周边地区不种米,乡里人基本都不吃米——吃不起的,米比较贵,倒是有换大米的小贩赶着驴车马车挨个村喊,是换不是卖,可以用其他粮食换大米,但是生意不咋好。
换东西也是这年头乡村做生意的特色,农村人没钱,卖东西的根本不行,只能换。
平时卖豆腐的拿黄豆换,还有换西瓜换大米的,换水果的都挺少。
最可悲的是,大部分小贩也不去大燕庄,包括更里边鹅头湾那俩村,太穷,路还不好走,小贩都不愿意去。
“给你就拿着吧!跟着来一趟总不能让你空手回去。”燕长青倒是无所谓,他觉得李明发带这么多东西回去,肯定能吓他们村一大跳,顺便还能帮自己在小李湾扬名。
名声不管什么时候都挺重要的,不管是好名声坏名声。
不夸张的说,这次李明发带东西回去,下次自己要是想去什么地方办什么事儿,招呼一声,附近几个村子的年轻人都要抢着跟自己当保镖。
义薄云天燕长青,嘿嘿!
李明发都被吓住了:“二河哥,你和七斤说说,这东西我真不能拿。我跟你说……”
燕二河:“七斤说给你了你就拿着……”
燕长青不管俩人嘀咕,交给二叔就行。
燕二河现在对侄子的话都懒得过脑子,侄子说啥都没错,让干啥就干啥也不会错,最多他动动脑子,想想侄子为啥这么干,绝对不会觉得侄子的决定会错。
……
仨人回到招待所祝昌盛已经在等着了,后边还跟一个眼眶泛红嘟着嘴的八九岁小孩儿。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