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页(1 / 1)
('
……
燕长青在秋忙期间能做的,也是做的最好的一件事,就是带领熊孩子们玩。
这个年龄段的熊孩子们干活帮不了多少忙,时不时地还添乱。村里人都在忙,他们聚一起的话,好照看,家里也放心点。
燕长青还是很怀念曾经烧毛豆烧玉米棒子烤红薯的日子的,但是带着一群熊孩子这些事儿就不能做。
不过身为一代村霸,总能想到办法糊弄自己的小弟们。
那就是捉蛐蛐,也就是蟋蟀。
不是斗蟋蟀,那是高端玩法,燕长青这种俗人,玩不了那个,他捉蟋蟀,纯粹是为了吃。
一帮熊孩子们在农田地头里到处寻找狗尾巴草,然后抽出草杆儿,就是长着毛绒绒狗尾巴的那根细杆。
这是带蛐蛐的工具,捉来的蟋蟀用这根草杆,从蟋蟀脑袋后边的壳下穿过去,后边毛绒绒的狗尾巴挡着它们不让它们掉下去。
谁家的地先收割完,就去谁家的地里捉,掀开被砍倒在农田里的玉米杆,下边呼啦啦就能蹦出好几只蟋蟀,一群熊孩子们围追堵截,把它们一一串到自己的狗尾巴草杆上。
需要小心的是玉米杆被砍了之后,地上有根的,而且玉米都是和黄豆混种的,黄豆杆同样是地面之上的割掉,根部还露出地面一小截在那里,这些根特别容易扎脚。
好在这些熊孩子们别的不会,但是农田里这些基本常识还是知道的,而且大伙儿还都会互相提醒,倒也不用燕长青太操心。
反正要不了多大功夫,每个人的那一根草杆上,就多了一串红褐色的蟋蟀。
接着再去找狗尾巴草,继续……
最后,带他们收拾蛐蛐,其实就是去掉翅膀洗干净,然后燕长青亲自下厨,炒熟了分给他们吃。
如果一家一家做的话,数量少不值得费事儿,而且现在大家太忙,只有他有闲工夫。
下厨也是技能,最近家里太忙,燕长青才获得了厨房使用权,以前都不让他干的,毕竟家里烧的柴火,被熊孩子烧了厨房的事儿也不是没发生过。
……
除了玩小孩子还可以干一件事儿,就是‘看场’。
玉米收了之后可以暂时挂在院里,等有空了再慢慢收拾,但是黄豆不行,割了之后要在打麦场里碾场,就是把黄豆碾压出来。
然后还要晒干了之后才能装进袋子收起来。
除了黄豆,还有晒花生的。
这时候小孩子们就能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儿,在打麦场边上玩,盯着那些黄豆,别被成群的麻雀或者其他鸟过来吃。
燕长青就非常得意,别人怕鸟来,他怕鸟不来。
扔石头的技能在他看场的时候,突飞猛进。
打麦场一地的食物,太吸引各种鸟类了。
熊孩子们很兴奋,有的干脆看到家里的玉米花生被鸟吃都不赶,跑过来喊燕长青去打鸟。
燕长青都有些不好意思,就承诺把这些鸟分给他们吃。
毕竟现在是最忙的时间,顶着大太阳和玉米杆黄豆红薯秧子战斗了一天的人,未必愿意去收拾这些没多少肉的东西——而且还要用很多油,这点也很重要。
至于用自己家的油,今年家里买了牛和猪,现在家里高兴,而且燕长青自己也有自信再挣钱来,不怕浪费这点东西。
于是到了晚上,一群熊孩子在院子里厨房里叽叽喳喳的,看着燕长青掌勺做红烧小鸟。
然后一人分上一只或两只,喜滋滋地拿着回家。
本来这是点小事儿,但是万万没想到,村里的人觉得不好意思,等到用打麦场的时候,燕长青家不但获得了优先使用权,还有不少帮忙的。
村里的男人们对于感谢的话不太能说出口,燕长青带着这群孩子让他们省了心,还给孩子们分食物,他们嘴上不会说,能做的除了见到燕家人变得热情许多,就是带着憨笑帮个忙干活。
……
还有一项劳动是‘剥玉米’,就是把玉米从棒子上剥下来。
纯手工活,没有什么花里胡哨的工具,一个人拿工具,一般是螺丝刀把玉米隔几排冲下来一排,然后其他的人就用两个玉米棒子互相摩擦,把玉米粒擦下来。
家里男女老少都要上阵的。
小孩子也能帮上忙,不能帮忙就慢慢学,反正迟早要干的。
小孩子还能帮忙的是下红薯窖。
不过一般要大点的孩子,有力气把红薯从‘箩头’里倒出来,摆放在红薯窖里。
等以后取红薯的时候就无所谓,小点的孩子也行,反正越小的孩子越轻,用绳子拉上拉下的时候能轻松点。
不用学,小孩子们都会,把绳子从后背和两只胳膊下面绕过来,一只手抓着一边绳子,大人们把他们送下去,捡红薯进箩头,再如此拉上来。
第23章 村里通电了
秋忙假之后就要等着种麦子了。
乡里话说,寒露到霜降,种麦莫慌张。
但是准备工作要提前做,比如把肥料准备好,把地提前犁好让太阳晒一晒。
肥料都是农家肥,化肥还不是目前大燕庄人能考虑的。
犁地一般从忙完秋收就开始,因为村里的牛不够用,有一部分就得靠人力,或者用犁头,或者直接上锄头耙子。
晒好地之后是耙地。
有牛的可以用牛,没牛的……依然用人。
所以有个成语叫牛气冲天,有牛就是豪横,比如说今年燕长青家里。
燕二河和燕大海兄弟俩一人一边牵着牛,就完美体现了什么叫牛气冲天——这牛大概还处于叛逆期,干活时候时不时地就尥蹶子,一个人拉不住。
用牛耙地的工具是土耙子,不是那种可以挥舞的钉耙,是一种木头梯子的形状,上面钉满了铁齿。
这玩意儿用牛拉着跑的时候,后边还得站上人压着,不然很难把土耙碎——压东西是可以,但是随时会掉下来,来回搬上搬下的还不如人,反正很少有人压东西,都是站人压着。
最后才是种麦。
种上麦之后,才算是进入农闲阶段。
农闲也不是真的闲,只是相比较而言而已。
还要盯着田地里,天旱了惆怅,涝了也惆怅……
但是这些都不关燕长青什么事儿!
他饶有兴趣地看着农田里挥汗如雨的人们,看着这些在不久之后,逐渐都见不到的景象。
然后……依然带着熊孩子们,在没来得及把玉米杆运回家的农田里,捉蟋蟀打鸟玩儿。
这年头上学要求七岁,硬性的七岁,差一个月的都不要。
又因为学费问题,有些家长也只能让孩子晚点上学。
燕长青年龄差半岁,而且他都打好主意躺平的,只干自己乐意的事儿,又没想去当什么学霸,在村里玩多好。
反正村里这时候熊孩子们挺多的,天气转凉了,逐渐不能下水玩,于是这些熊孩子们只能满村的溜达,到处祸害……
幸好,大燕庄新晋村霸燕长青横空出世,带领一帮熊孩子们集体行动,村里的人……别说人了,村里的狗啊鸡啊都松了口气。
……
燕长青的队伍越发壮大,基本上村里的熊孩子们都聚了过来,包括一些女孩儿。
女孩儿要富养……那是不可能的,这年头乡村里的女孩还真没几家富养的,能男女都一样公平对待的就算不错,重男轻女还是如今的乡村主流思想。
熊孩子们在打麦场里玩,队伍里还混杂了几个八九岁甚至十来岁的,旁边站得还有几个年龄大点的女孩看——这些是家里条件不好没去上学,或者上了几天学,觉得学不好又退学的。
对燕长青来说都无所谓,反正都是玩儿,也不耽误他自己练技能熟练度。
二胡技能过了百分之九十以后,速度愈发慢了起来。大概就像一个学生通过努力,把成绩提升到了九十分的水平,然后想考一百分,发现最后这十分,比前面的分数可难太多了。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