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新旧的碰撞(上)(2 / 2)

加入书签

所以大多数人学习的依然是腓特烈时代的战术,战术革新需要等到威廉一世的第二次军改,此时克拉塞维茨的理论并没有受到重视。

《战争论》虽然历史评价很高,但实际上直到十九世纪晚期普鲁士崛起之后,在老毛奇的强推之下才受到重视。

但也只有普鲁士人重视而已,法国人直到二战前都不接受书中的理论,美国人则是到了越战时期才接受“人民战争”的说法。

另外顺带提一句,克劳塞维茨死于霍乱,除了他以外还有很多名人都死于霍乱。

沙恩霍斯特的军改,改革的主要着眼点在于精简机构和征兵制度,以及扩大军官团体三点。

所以虽然普鲁士人搞了很多军校,但上课的内容依然是腓特烈大帝的横队战术如何暴打俄、奥,以及高卢蛮子。

此时普鲁士的军事教育还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极为轻视炮兵的作用。

这一点要一直到普奥战争被奥地利炮兵单方面吊打之后才会改革,最终在普法战争中大放异彩,同时也成就了克虏伯钢铁之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