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0章 正文(2 / 2)

加入书签

她在老家的一个女同学,丈夫在国外有做玻璃窗的公司,女同学买个名牌外套好几万,把女儿培养成艺术特长生,也许未来也能有具备财力的伴侣。女同学说我妈一辈子要强,最大的遗憾是没把儿子培养出来,这让我妈觉得非常难堪。

前段时间,她和我激烈争吵,这些事情是导火索的一部分,别人家的孩子那样优秀,而我好像什么都没有,这让她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她说我怎么能这样坑她?白花几十万一百万培养,却朽木不成才。

我老姑她的女儿买了玛莎拉蒂,花二百多万给父母买的大房子。老姑她亲姐姐的女儿,花一百多万给食物中毒的父亲抢救,还有后续治疗,重情重义,给父母很多钱花,接父母去南方城市生活,伺候孩子。

她们对父母很孝顺,拿了很多钱,这可能才是父母没有白养,也许儿女能拿出很多钱给父母才算孝顺,有很多人这样认为。

有次在老家的医院,有个中年女人得病,她穿着病号服,看起来有些病气和羸弱,到医务办公室和人聊天。她嫌同个病房一个中年女人的儿子不舍得拿出钱,从外县来省城大医院做什么的?不就是看病的,他的妈妈把儿子养大了,儿子借钱抬钱也得给老娘把大病治好啊!她自己的女儿给她花钱治病,她就算死了,也能闭上眼睛,觉得没白养活,她觉得女儿对她孝顺。

那时,我坐在医务办公室的一个椅子,等医生回来看我妈体检的检查结果,听这个女人和其他人说这些话。

我见过那个男孩,他和他父亲一起来的省城的一家三甲大医院,医院在北方挺有名气的,在当地是最大的一家医院。男孩要给他的妈妈治病,但可能是那家大医院的医疗费用太高,也许一天花几千块钱,甚至更多。如果要做大型手术,可能一次就得挺多钱,已经超出他们家的预算,才要办转院手续。我觉得他看起来挺孝顺,他的妈妈有床位,他晚上打地铺陪着,连续多天陪护,而我晚上没在病房陪护,只是送饭或在医院买饭和看我妈打点滴,在点滴打完后就离开了,我觉得他在病房比我孝顺太多。

每个家庭的经济能力不一样,如果不是想更专业的治病,他们家不会到省城收费很高的大型医院治病,只是家庭的经济能力有限,想先去别的医院看看,也许花的这些钱,已经有借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