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领地发展之第一个五年计划(2 / 2)

加入书签

根据苏星云提出的禅让制,被禅让的对象都是经过三年严格考察,凭借卓越能力和才干赢得人心的杰出人才。能者居之,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对于这些大才而言,治国无需依赖帝王心术等权谋小技,他们更倾向于制定规则,依法治国,而非人治。

随着儒家丧失对地方的治理权,以及对未来高层的影响力,这些旧文人若不想被边缘化,就必须学习苏星云编纂的理化书籍并通过考试,加入共和体系。在共和体系中,儒学并非晋升的必要条件。那些在共和体系就职的旧文人,即便能够坚守儒学,也难以保持其昔日的影响力。

儒家掌控中国上千年的道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尽管现如今中国的儒生中不乏人才,他们也能洞察共和更合理的治国方法和儒家未来的处境,但即便如此,也无人能够扭转这一历史潮流。用儒治国这种陈旧的治理模式,注定将被更为先进、方向正确的依法治国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然而,在这股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面前,仍有人心怀不甘,不愿接受失败。中国的地主阶级绝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特权,在全天下的地主阶级中,已经悄然形成了抵制共和的共识。苏星云的革命道路因此开始面临一个统一的阻力。

苏星云并未过多关注外界的看法,他始终坚信先进生产力将战胜一切。如今,作为共和的领导者,苏星云正全力推动淮南至含山的铁路建设。值得一提的是,含山到江边的20公里铁路在黄州领地时期就已经建成。目前修建的这两百公里铁路是五年计划中的核心项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条铁路堪称共和政府的人造龙脉。有了它,煤铁工业和复合工业将紧密相连,开启煤铁工业无限扩张的道路。这条铁路,加上东西向的河流航运和南北向的铁路,将使本土领地完全融为一体。兵力和物资的调动将如同安装了加速齿轮一般高效。本土领地仿佛被打通了任督二脉,安徽这个曾经的四战之地也因此获得了争霸天下的资本。因此,这条铁路被誉为人造龙脉,它关系到共和未来的命运。

目前,在皖中的丘陵地带,十万人的施工队伍正日夜不停地忙碌着。他们借助灯笼火把照明,使用铁铲、钢钎、大锤、十字镐等工具开凿挖掘。铁路的建设进度异常顺利,这正是体制优势的体现。苏星云联想到原时空新中国刚成立时,带领15万人筑路大军在两年零一个月内完成了504公里的成渝铁路。他估计,按照目前的速度,淮南至含山的铁路最多一年便可通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