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 入选(2 / 2)

加入书签

于是别无他法的小余只能死马当活马医,趁着夜间休息的时候冒险一试。他通过意念将体内的阴派真气汇聚于头顶位置的顶轮,小心尝试着去将左脉贯通。由于有了过去打通右脉的经验,再加上如今他的体内又有少阳子和风之祭师两人灌注的阴派内力,可谓真气充盈,到头来竟是事半功倍,不到一个时辰工夫,便已将【三轮七脉】中属阴的这条左脉也一并贯通。

果然,伴随着阴派真气纷纷涌入左脉之中,顷刻间小余就像是一个干渴已久之人突然饮下一碗冰水,只觉周身舒畅无比,原本的酷热也随之消散许多。眼见此法果然奏效,小余惊喜之余,也是暗道侥幸。

不料此法看似有用,似乎却只能治标不治本。待到小余再用意念感知体内左脉的走向,尝试着将阴派真气从中抽出,由头顶的顶轮重新流转于六条阴脉,最后回归丹田,体内的酷热又开始渐渐萌生。无奈之下,小余索性来了个一不做二不休,再次将阴派真气尽数灌注于左脉之中,然后依样画葫芦,将原本的阳派真气从右脉之中缓缓抽出,经六条阳脉归于丹田,顿时便让他恢复成了在少阳子和风之祭师传功之前、自己原本修炼的佛门阳派内功。而他体内那莫名的酷热也随之不见,取而代之的,则是一阵接一阵的阴冷。

如此一来,小余竟是在误打误撞之下,意外练成了一门前所未有的奇功。乃是能够将自身体内的阴阳二气来回互换,随时转化成为阴派内功或者阳派内功。

要知道依照南疆乃至中原武学的修炼之道,习武之人日夜吐纳天地之间的灵气,将其转化为自身功力存于丹田,这当中虽然有类似【浩然正气】、【皇帝心法】等不分阴阳的内家功夫,但是一旦修炼了泾渭分明的阴派或者阳派内功,尤其是像夜神殿一脉纯阴路数的内力,真气是阴是阳,便绝不可以混淆。否则便是阴阳相冲,水火不容,阴派真气和阳派真气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同时存在于同一副身躯之中。

而小余的这一番奇遇,则是得益于他幼年时从那天竺少年阿布哈桑口中学到的【三脉七轮】功法,与南疆乃至中原的内功修炼本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体系。尽管中原武林高手辈出,天竺国内也多有能人异士,但两国之间毕竟相隔十万八千里,就连昔日的玄奘取西经,也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穷一十四年合计五千零四十八日方可功成,是以能够同时精通中原、天竺两国武学之人,不但是凤毛麟角,甚是可以说是从未有过。

虽然如今的小余只是略通天竺【三脉七轮】功法的一些皮毛,但是对于他体内同时存有阴阳二气的困境而言,却已足够化解。简单来说,若是把修炼内力的丹田乃至十二条经脉比作一间屋子,那么屋子里面要么是存放阳派真气,要么是存放阴派真气,又或者是存放阴阳未分的混沌真气,再也没有第四种可能。而小余通过【三脉七轮】贯通的左右二脉,则是在这间屋子之外又另外拥有了一间用于贮藏的屋子。如此一来,小余要施展阴派内功的时候,便将阳派真气暂时贮藏起来;要施展阳派内功的时候,则是将阴派真气暂时贮藏起来,从而达至或阴或阳两种内功能够相互转化的境界。

若非如此,正常修炼内功之人要想达到这般效果,除非是打通人体之中十二条经脉以外的【奇经八脉】,将其作为暂时贮藏真气的另一间屋子。可是真要将那所谓的奇经八脉尽数打通,那便已是【十二流传,八脉齐通】的无上至境,乃是凡人修炼内功的最高境界,非有天时地利人和不可。古往今来修炼内功之人多如过江之鲫,但所有人穷尽毕生之功,到最后也没几人能够达到这一境界。

只是小余通过天竺【三脉七轮】功法另辟蹊径达至这一效果,难免会有一丝邪门歪道的嫌疑,从而引起身体的不适,也便是眼下他体内这一阵接一阵的或冷或热。对此小余也是别无他法,只能不断调换体内的阴阳二气。若是感到酷热,便将阴派真气注入左脉,调换阳派真气存于丹田;若是感到阴冷,曾将阳派真气注入右脉,调换阴派真气存于丹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