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啵啰与拽栗子、丧德、一组形近字喑愔谙揞(1 / 2)
第一节:有几个四川的70后80后,没挨过“啵啰”或“拽栗子”?
啵啰【bo1lo1】,又叫绷啰儿【bong1ler1】,名词,词本义:弯曲食指或中指用大指姆压住,再用力弹出食指或中指,击打被惩罚对象的头部或额头。《四川方言词典》注释为量词,是错误的。
动词用“弹”或“打”:弹啵啰|弹绷啰儿。或者:打啵啰|打绷啰儿。
拽栗子【zuai2li1zi3】,又说拽咛子【zuai2lin1zi3】,名词,词本义:食指或中指弯曲,用第二关节处敲打额头。
之所以说《四川方言词典》把“啵啰”注释为量词是错误的,它和【拽栗子】是差不多的,只不过用的手指的位置不同。【拽栗子】是名词,“啵啰”当然也是名词。
只不过“啵啰”一般比较轻微,除了用于日常轻度的惩罚,也用于游戏中用于惩罚输家。而“拽栗子”一般比较重了,甚至一个重的“拽栗子”下去,脑袋子上都会鼓一个包。
第二节:有一种丢脸,叫丧德
丧德,汉语词语,读音sàngdé,意思是丧失德性。出处:《尚书·旅獒》: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文献记载:
《北齐书·杨愔传》:自天保五年已后,一人丧德,维持匡救,实有赖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