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论语八佾>第21章 孔子论祭祀之敬》(1 / 2)

加入书签

原文: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解读:

一、原文释义,启迪智慧

鲁哀公向宰我询问关于土地神的祭祀该用什么树木。宰我回答道:“夏朝使用松树,商朝使用柏树,周朝使用栗树,并说用栗树是为了让百姓战栗。”

在此,“社”指的是土地神的祭祀。在古代,土地对于农业社会的人们至关重要,祭祀土地神是一项庄重且重要的活动。“宰我”是孔子的弟子。

“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这里的“夏后氏”“殷人”“周人”分别指夏朝、商朝、周朝的人。他们在祭祀土地神时选择不同的树木,可能与当时的文化、传统以及对树木象征意义的理解有关。

宰我所说的“使民战栗”,将周人选择栗树与让百姓感到恐惧联系起来,这种解释颇具争议。

孔子听闻后说道:“已经做过的事不用再去评说了,已经完成的事不必再去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也无需再去追究责备了。”

“成事不说”,意思是已经完成的事情就不要再过多谈论。这并非是忽视或遗忘,而是强调事情已成定局,过多的议论可能无济于事,反而可能引发不必要的纷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