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论语八佾>第2章 孔子论祭礼》(1 / 2)

加入书签

原文: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解读:

一、原文释义,启迪智慧

鲁国的孟孙、叔孙、季孙三家,在祭祀祖先完毕时,命乐工唱着《雍》这篇诗来撤除祭品。要知道,《雍》诗中所描述的是“诸侯们都来助祭,天子端庄肃穆”的场景。孔子对此深感不满,说道:“‘诸侯助祭,天子严肃静穆’,这样的诗句,怎么能用在这三家大夫的庙堂之上呢?”

在此,孔子旗帜鲜明地对三家僭越使用天子祭礼的行为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和尖锐的批评,其言辞之中蕴含着对传统礼制被破坏的深深忧虑。

二、深度思考,哲思翱翔

1.祭礼的意义与等级

祭礼在古代社会,宛如一座神圣而不可侵犯的精神殿堂,具有着极其深远且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它不仅仅是生者对祖先的深切缅怀和至高无上的尊敬,更是社会等级秩序和伦理规范的生动体现与庄重宣示。天子的祭礼,以其独特而崇高的规格和庄严而神圣的仪式,犹如夜空中璀璨的北极星,彰显着其至高无上、独一无二的地位。而三家作为鲁国的大夫,本应怀着敬畏之心,严格遵循自身所处的等级和与之相应的祭礼规范,安分守己地进行祭祀活动。然而,他们擅自采用天子的祭礼,这种肆意妄为的举动,无疑是对那历经岁月沉淀、千锤百炼而成的等级制度的粗暴践踏和严重破坏。

2.对规矩的漠视与社会混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