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吴三桂,我们大明真有百万共和军!(求月票(2 / 2)
这两年,已经有不少倾向于共和派的荷兰和英国奸商,将《天下为公论》、《明夷待访录》、《天朝田亩制度》和《大同歌》都带去欧洲了.
德川幕府派来刺探中国情报的御用商人则向国内送去了“幕府制度不适合大明国情”的报告——对于德川幕府而言,这当然不是一个好消息,“将军治世”听上去多悦耳啊,听上去多政治正确啊!怎么可能失败?
而最绝望的则是朝鲜王国派到大明来求救的使团,大明父国现在搞得这套君不君、臣不臣的共和制度已经让他们很难接受了,现在连共和大明都要完了。那朝鲜的李朝怎么办?难道只能任凭杨氏监国当三千里江山的太上王吗?朝鲜君臣本来还想稍微忍耐一下,等从大明请来救兵就反清灭杨。现在可如何是好?难道只能拜倒在杨广大帝的子孙脚下?难道杨广大帝是朝鲜人?
不过大明内部倒是表现出了相当强的抗压性和凝聚力,并没有被吴三桂的百万大军和湖北、江西的败局所吓倒。反而出现了“股东”加码下注,国人、国士身份持续热销,两淮壮士踊跃从军,佛山和漳州、泉州的军工生产热火朝天的大好局面。
很显然,共和大明在军事、财政、军工方面的动员能力,是远远超过大周、大清和大靖的。
但这种动员能力如果不能尽快转化为军事上的胜利,“股东”们也是有可能丧失信心的!
所以发生在大明共和三年三月初三的明靖茶山之战,虽然参战的总兵力只有六万多人,但却是相当关键的一役!
此时,从“天子分身”,吴三桂的侄孙,康麻子的堂兄,大靖开国兼亡国皇帝耿精忠的眼中望出去,已经是一副兵败如山倒的景象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