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康王之所以在开口之前思虑再三,(2 / 2)

加入书签

尤其是他之前都说明了,两个小女孩家里根子硬着呢,业界身份可不低,虽然这曲子也值得,但也有麻烦:她们是家学不假,再怎么说,也是带艺投师,而且两家里没交情,没有请托帮带,硬来跪门,按说是不合规矩的。

计宜民当然清楚,康王这屋儿里头的做派,一看就是老古董,那准得走老规矩,过去的时候,学艺的老规矩都大差不差,所以他恍惚了一下,就明白康王这一问,其实带着考较的意思。

答得好,说不得这徒弟就收了,他还能落个人情,答得一般,人家再想想,再看看,回头他这边带着小女孩们再找找请托帮带的中人,介绍人,那成事儿的几率也还是可以的。

答得差了,那就惨了,这事儿满完,你不是那块料,不堪造就,哪怕是找人托情,不想收也是道理在他。

可这正答着题,那边有人抢答捣乱,要是因为这个没录上,这可就是断艺路的大仇恨,要放在老老年间,是可以堵门放火的大仇。

计宜民对题面也是这么理解的,词前面有,为报国耻身先去,那只能再待来生了,鼓曲词有的时候为了雅韵脚,换字儿串词儿,倒装,比喻,意指,也都是常事。

他以为那边答对了,可要是小姑娘们再给这个答案,就不好办了,是不是抄的?听说的有道理就带上了?万一康王咬定了说就是抄的,那这事儿以后怎样就很难讲——他是肯定要找那厮麻烦的,行走江湖这么多年,谁还不认识几个王八蛋。

可是小姑娘们却都低头思索,也许是妹妹的陈玉珰忽地眼睛一亮,趴在陈玉珥耳边嘀咕,姐妹俩儿唧唧唧的小声讨论了几句,仍是陈玉珥说话:“后生应是指年轻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