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杀人狂魔张献忠(2 / 2)
尽管遭遇了失败,但张献忠并未气馁,而是继续顽强抵抗。这场战役虽然给张献忠带来了一定的损失,此时,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政治腐败严重。张献忠率领的义军在湖广、河南等地作战,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但遭到了官军的围堵。然而,张献忠并没有被困难击倒,而是积极寻找突破口。最终,他与罗汝才等部成功会合,打破了官军的围堵。
张献忠在战斗中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智慧。他巧妙地利用了四川巡抚邵杰春和杨四昌之间的矛盾,集中兵力,猛攻邵杰春防守的兴宁。由于邵杰春对义军的快速行动毫无准备,官军一触即溃,义军顺利突破兴宁防线,进入四川。
张献忠的入川之举让杨四昌的围剿计划破产,同时也使义军从防御转为进攻。然而,杨四昌却过于自信,以为已经将张献忠和罗汝才等部包围在川陕三省交界地区,胜利在望。
然而,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乐观。官军的指挥系统一片混乱,根本无法有效地执行命令。而张献忠则采取了极为灵活多变的战术,巧妙地避开了与官军展开正面的阵地战。相反,他选择了以走制敌的策略,通过迅速的流动和机动性,经常让官军陷入手忙脚乱、疲于奔命的困境之中。有时候,张献忠甚至能够在一昼夜内行军三百多里,这样的速度令官军望尘莫及,难以应对。
到了崇祯十三年十二月,杨四昌不得不尝试一种新的策略——招安。他企图利用这个手段来分化和瓦解义军的力量。于是,他宣布赦免罗汝才的罪行,并承诺投降者将被授予官职,但唯独没有提及张献忠。此外,他还开出了诱人的悬赏条件:若有人能够生擒张献忠,将赏赐万金,并封为侯爵。
然而,就在第二天,杨四昌的驻地上出现了一份与他的招安策略完全对立的布告。这份布告的内容直接针对杨四昌的招安政策,使得杨四昌感到十分沮丧和无奈。同时,这也让他开始对周围的人产生了怀疑,认为他们可能与义军有着某种勾结或联系。
崇祯十四年正月,张献忠已经在四川转战了将近半年。此时,张献忠领导的起义军在开县黄陵城遭到了官军左良玉的追击。尽管左部参将刘世杰、游击郭开立立刻迎战,但起义军巧妙地利用地形优势,以逸待劳。张献忠派遣精锐部队绕到官军后方发动袭击,迫使左良玉不得不撤退。这场战斗中,刘世杰和郭开立被击毙,官军遭受了重大损失,而起义军则取得了全面胜利。
顺治元年,张献忠成功收编了四川大部分的农民军,实现了对军队的统一管理。同年,他在成都称帝,建立了国号“大西”,改年号为“大顺”,并以成都为西京,正式建立了大西政权。他还设立了左右丞相、六部尚书等文武百官,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统治体系。然而,经过两年的发展,张献忠面临着来自清朝肃亲王豪格和吴三桂等人的围攻。在一次惨败之后,张献忠被迫放弃成都,并采取了令人痛心的手段,将自己的妻儿全部杀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