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明末第一汉奸(2 / 2)
洪承畴泪流满面地回答:“我深受皇恩,怎么敢辩解?我如今已经走投无路,只希望一死了之。”
范文本原本以为没有机会劝降洪承畴了,但当洪承畴拍打身上的灰尘时,他立刻意识到洪承畴内心其实并不想死,只是像所有读书人一样在演戏罢了。
自古以来,读书人都非常重视所谓的气节,如果一个人失去了气节,那么即使他再有能力,也无法得到别人的尊重和重用。因此,保持清高的形象是至关重要的,而且这种清高需要长期坚持下去。
范文程回到盛京后,立刻将洪承畴求死的事情告诉了皇太极。在皇太极看来,洪承畴作为一名战败的将领,对清朝来说最大的价值在于可以利用他的投降事件来吸引更多的明朝官员投降。既然洪承畴在乎面子,那么清朝只要满足他的虚荣心即可。
于是,皇太极决定亲自去会见洪承畴,并将自己的披风披在了他的身上。这个举动立刻赢得了洪承畴的感激之情,他甚至感激涕零地表示愿意为大清效力。“我生是大明的臣子,死是大明的鬼魂,但如今大清朝取代大明是上天的旨意,我愿意率领军队进入山海关,直接攻占燕京,以此报答皇帝陛下的浩荡恩情!”
洪承畴的这番话表明了他已经彻底抛弃了明朝,转而效忠于清朝。而皇太极的策略也取得了成功,通过给予洪承畴足够的面子和尊重,成功地招揽了这位重要的降将。
真香!哈哈哈哈哈,快来看看吧!这就是所谓的读书人的样子啊!松锦之战的失败,再加上洪承畴和祖大寿的投降,这就意味着明朝的精锐部队几乎损失殆尽了。现在,山海关以外的地区都已经成为了清朝的势力范围。时间已经来到了公元1443年,皇太极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打通山海关,进入中原地区。然而,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皇太极却突然病倒了,并在前一年去世,没能实现他入关的愿望。作为清朝的开国皇帝,皇太极从他父亲努尔哈赤那里接手的其实是一个烂摊子,可以说是天崩开局。当时内部面临着天灾人祸,民族矛盾十分尖锐,整个国家随时都有崩溃的危险。如果努尔哈赤能再多活几年,说不定袁崇焕那句“五年平定辽东”的豪言壮志就能实现了。但即使面对如此艰难的局面,皇太极仍然通过实施满汉一体的政策成功地扭转了局势。
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承汗位。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并扩大后金的势力范围。他开始重视汉族人才,大量任用汉人官员,以加强中央集权。通过这些努力,后金逐渐从一个原始、落后的政权转变成为一个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国家——清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