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木匠皇帝朱由校(2 / 2)
在东林党的拥护下,朱由校登基做了皇帝,定年号天启。由于护驾有功,自命清流的东林党得以把持朝政,史称重政迎朝。可讽刺的是,就在天启元年,后金先后攻陷了沈阳、辽阳等军事重镇,紧接着西南土司佘崇明趁机以出兵增援辽东的名义,在重庆集结军队后攻占了重庆,并围攻成都,叛军多达数万。
出了这么大的乱子,此时的东林党却忙着推卸责任、互相扯皮,这让天启皇帝充分认清了他们的嘴脸,知道这帮人着实不那么可靠。但令他非常无奈的是,身边没有一个自己人,连自己身边太监首领王安也和东林党的关系非常暧昧。能信任的人只有从小抚养他长大的奶妈客氏,后来在客氏的推荐下,发现一个叫魏忠贤的太监精明能干,于是朱由校准备扶持他为亲信。
天启元年五月,在东林党的授意下,朱由校任命王安为司礼监掌印太监。按照常规流程,王安必须照例假意的推辞一下再接受,结果让王安哭笑不得的是,皇帝竟然批准了他的推辞,改任魏忠贤。从此,东林党遭到了阉党的无情打压。
明朝天启年间,正处于小冰河时期,全国范围内灾祸连连,灾荒不断,北方的后金更是虎视眈眈,觊觎着大明的江山。此时,朝廷的财政状况愈发艰难,而老百姓们又因为天灾导致庄稼歉收,生活苦不堪言。
面对如此困境,天启皇帝和魏忠贤决定采取措施,向那些富得流油的商人们收取商业税,并进一步加大对地主的剥削力度。然而,东林党作为工商阶级和地主的代表,要想推行这项政策,其难度可想而知。不过,天启皇帝并不在意这些,尽管他清楚魏忠贤故意残害忠良、铲除异己,做了许多缺德的坏事,但他仍然选择视而不见。只要能够成功征税,同时不增加百姓的负担,他就心满意足了。
天启皇帝始终秉持着太祖朱元璋流传下来的理念:宁可让官员们日子难过,也绝对不能让百姓受苦。因此,国家的库房逐渐充实起来。此外,天启皇帝在军事方面展现出了非凡的洞察力,极具战略眼光。他善于用人,尤其是对边关的战士格外重视。)
朱元璋看着天幕早已没有一开始看到天幕气的发抖的样子,反而还是一脸高傲道:“不愧是咱的子孙啊,做的好啊。就那群读书人给她们一点好脸色就要骑你头上,要咱看他还是太心软了。放咱洪武朝直就剥皮充草,九族全消。”
下方听到朱元璋话的大臣心里面是叫苦不迭啊,咱们苦啊,读了一辈子书,最后到了一个屠夫手下做事,动不动九族全灭。真的是苦啊,看着天幕之上后世的那些大臣他们是一脸羡慕啊,他们也没想怎么样,就是想还一个好领导啊,别动不动九族全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