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8章(2 / 2)
用长孙无忌写的律法条文去宣判长孙无忌的命运,这事怎么就这么绕嘴,怎么就这么讽刺呢?
长孙无忌要是早知道《唐律疏议》生效的这么快,想必造反事不知情者,就不会是流放而是无罪了吧?
当时朝堂上下一片沸腾,对如何处置长孙无忌倒是没人理会,对《唐律疏议》是否应该当做法律一样的信守,大家的意见还是很多的。
李泰故意提出《唐律疏议》,目的之一也就是这个,尽早的让《唐律疏议》生效,这是完善律法很重要的一步。
现行律法过于严苛,《唐律疏议》很好地纠正了这一点,尤其是在造反事件中被无辜牵连的不知情者,以往都是一刀了事,长孙无忌提出不知情者可流放不必死刑,跳出眼前的一人一事,用长远的目光来看,这是一项伟大的进步。
《唐律疏议》写是写成了,但要是想让它生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首先要在金銮殿上提出来,大家商议要不要让它生效,然后要经过层层审核,折腾个一年半载能生效就算快的了。
李泰故意现在提出来,就是要加快它生效的速度,快到什么程度呢?快到李世民一拍桌子,这个事就可以定下来,若不然的话,这个事不知道要拖多久。
李泰这么做的目的还有一个,就是让长孙无忌看到《唐律疏议》生效,这对他来说应该是个莫大的安慰,至少他的心血没有白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