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30.建立常备足轻的阳谋(1 / 2)

加入书签

大津城的知行在一万八千石左右,大桥家的知行领地得到了增加,当然是皆大欢喜的事情。

银次郎很爽快的给家臣们增加俸禄,除了高山家、广泽家以及大桥家的普代家臣们,新加入的山中幸盛等家臣也都都得到了三十石到八十石不等的俸禄加赠。当然了,调拨过来的与力增田长盛他们也得到了一定的俸禄加持。所以,听着一万八千多石的知行,能最后留在银次郎手里的也就九千石不到一点。

银次郎觉得不管是钱财也好,还是知行也罢,要花出去,换来忠诚才是有用的东西。这一点,银次郎是很认可刘邦的做法的。

区别老板的好赖只有一个标准——能不能对员工的需求感同身受。能不能为员工谋取福利。我们就拿项羽和刘邦来说。

项羽是富二代。他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从小就能入读贵族学校,即便楚国灭亡后家道衰落,他也还有个很牛的叔叔当监护人。从小跟着他叔叔结交很多上层人,见多识广。圈子不同,即便家道中落,他还是在上层人的行列。

24岁前的项羽受过委屈、吃过苦,但他从来都没有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也就是不接地气。这样的人有一个特点:他们很容易被自己的努力所感动,却忽略了别人的欲望。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自拔。

项羽封自己为西楚霸王,把咸阳宫的财宝、美人都带回到彭城……升职、加薪、套现、迎娶白富美,他一个都舍不得错过。对立功的员工,他又舍不得封赏,把印信放在手中,边角都快磨平了也舍不得给人家,只有口头鼓励:“表现不错,好好干。”所有好处都被他一个人拿了,员工们拼死拼活却只有死工资,员工怎么能卖力干活,日积月累,人心散了,队伍也不好带了。

刘邦就不一样了,他江湖气很重,他仰慕侠士之举,处处效法侠士的行为,因而养成了一种出手大方、动辄便将自己的东西施舍给别人的性情。解衣推食之类的把戏,在刘邦的手里玩的贼溜。所以,刘邦虽然在领兵、定策、治国等方面才能都不是很突出,但他驾驭群雄的领导艺术,却在秦汉之际独步一时,而正是这成就了他不世的功勋。

所以,银次郎也是一样,所得知行拿出一半来奖赏家臣,谱代家臣有份,新加入的家臣也不落空,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嘛。

而且,家臣们得知有一部分人要长期驻扎在大津城的时候,都十分踊跃的主动请缨要去大津城,毕竟津岛虽然再好,也是尾张的乡下。大津城可是近畿,离繁华的京都是近在咫尺的地方。要是能在近畿安家落户,那以后子子孙孙都不会被人嘲笑是尾张乡巴佬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