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页(1 / 1)

加入书签

('

对于此夜凶险,衡书一干人早已明了。

要拦住他们!

梨落夹在人群中,风声于耳畔呼啸,她听不见嘈杂人声,只听见了自己愈发猛烈的心跳。

跑!

跑!

她也不知自己该跑去哪里,但……跑得越快越好!

今夜她要做的,就是拖住崔太后。

如若赵全那里不成……

梨落呼吸急促,握紧了袖中匕首。

她不惧玉石俱焚!

崔太后在前殿被绊住了脚。

几乎所有重臣,都在这一夜恳请入宫。

是梨落托了赵全,给靖国公送去了消息。

于是夜里,以靖国公为首,一众老臣立在紧闭宫门外。他们一言不发,如挺立的松柏。

看守宫门的侍卫早被替换成了崔太后自己的人,但见如此多的老臣立在外头,他们也不知所措。

赶不得,也放不得,

崔太后无法,最终将人放入。

臣子们呼啦啦涌入前殿,将等候在此的崔太后围住。

几人你一言我一语,询问着萧言舟的行踪。

连日来,萧言舟都不曾传信回京,而他们送去的信件也杳无音讯,这令他们不安。

崔太后被纠缠着,她也想抽身离开,可这里都是老臣,她不能做得太绝。

她只得强扯出笑意,尽力安抚他们。

可这些臣子没有一点要听话的样子。

“太后娘娘当真没有收到陛下圣意吗?”

不知是第几回听到这句问话,崔太后面色沉下,甩袖拂开其人。

“你的意思,是哀家隐瞒圣意不报?”

“……臣不敢。”

话虽这样说,她却分明听出来,他就是这意思。

再扫过其余人面色,崔太后冷笑一声。

“尔等入宫,是来兴师问罪了吗?”

“娘娘开坛祭天,所费人力物力,已足够边关七日赈灾之银。”

说话的是工部尚书,从来明哲保身的他,今夜却做了出头鸟。

顶着崔太后森冷的目光,他硬着头皮继续道:“……不知娘娘此举,可否知会陛下?”

“哀家代为监国,若事事请示,还需哀家做甚!”

她冷然:“尔等退下!”

但众臣却并未依言告退,反而更上前几步,围在崔太后四周,七嘴八舌地询问关于萧言舟的事。

崔太后拧眉,抬眸看见一宫女在殿外徘徊。

宫中女子,不得入前殿。

宫女寻到此处来,显然是有要事要与崔太后说。

崔太后心急如焚,几次强硬放话,奈何那些老臣半步不挪。

如此举动,很难不令崔太后察觉出异常。

她看向靖国公,心思回转过来。

定是谢蘅芜!

这些人不过是在此拖延罢了……不能再如他们的愿!

崔太后不敢细想援军是何人,为今最要紧的,是诛杀谢蘅芜!

她高声:“来人!”

黑甲卫士涌入大殿,将众臣包围。

有人怒道:“太后!”

“诸位爱卿累了,好生休息吧!”

崔太后拂袖,大步离开。

其后有老臣怒斥:“崔氏,你这是窃国!”

他疾步上前,想要追上,黑甲卫却围拢来,众人还未反应过来,其刀已从血肉中抽出。

血溅三尺。

众臣先一静,随后破口大骂。

崔太后对身后这些置若罔闻。

她出了前殿后,明显感觉到宫中几多慌乱。

那宫女慌张道:“太后娘娘,长宁宫走水,皇贵妃……似是逃了。”

逃了!

崔太后眯了眯眼,咬牙:“给我搜!”

“今日宫城封锁,就是掘地三尺,也得把谢蘅芜找出来!”

“就是找不到她,也得抓了她的侍女!”

“是!”

黑甲卫齐声,纷纷散开,夜色中黑影涌动。

崔太后呼出一气,心中甚是不安。

……不,靖国公还被拘在此处。

想到这里,崔太后心中稍定。

控制了靖国公……她便多一分胜算!

宫外的巫祝仍在起舞。

他们念念有词,仿佛当真有神明降身,传达着至高无上的天意。

下方百姓目露虔诚之色,紧紧凝望着,口中亦喃喃。

“邪祟生于正东……邪祟生于正东。”

他们随着巫祝们的剑,无数次望向宫城的方向。

宫城在北,而拾翠宫,在东边。

咚,咚,咚。

鼓点声闷闷,不安地敲打着。

国公府。

国公夫人虞安阳一身劲装,手提长剑,挽了个漂亮的剑花。

她大笑几声,连声道痛快。

她是国公夫人,也是赫赫有名,曾令敌军闻风丧胆的虞将军。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