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1章 内附之风(完)北境全收(2 / 2)
唯有保持汉族核心区的稳定与繁荣,以此为基础进行部分财政转移支付,确保边疆地区不会闹到活不下去只能来抢,这才是长久之道。
等将来热兵器彻底取代冷兵器的时候,差不多也是铁路该出现的时候了,届时再利用铁路连通内陆边疆,彻底搞活经济,形成大帝国内部的经济循环、良性互补,这个帝国的统治就更加牢不可破了。
如果还能依靠此时已经相对经济发达起来的边地,再去影响边地之外的周边国家,那么两相对比之下,因为帝国边疆也远较这些国家发达,于是又能形成一股强大的对外影响力,确保帝国在边地之外再形成一片“邻国缓冲带”。
至此,帝国在地缘政治上就完完全全立于不败之地了。
说一千道一万,帝国是一个以汉族核心区为中心,向外辐射力量的圆环型结构。离“圆心”越近就应该越有向心力,朝廷的一切施政也都应该顺应这个思路来设计与执行。
那么,什么是“汉族核心区”呢?后世有个著名概念叫做“400毫米等降水线”与此有何关系呢?
汉族核心区字面意思是指汉族人口分布最为集中、文化影响最为深远的地区。以中国历史来看,这个区域大致包括华北平原、华东地区、华中地区以及部分西南地区,这些地方历史上长期是农业文明的中心,也是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降水线是指一个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分界线,它通常与气候类型、地形等因素有关。在中国,一个最重要的降水线就是400毫米等降水量线,这条线大致从中国的东北向西南延伸,将中国分为东部湿润和半湿润区与西部干旱和半干旱区。这条线也大致对应于农耕区与游牧区的分界线,历史上对汉族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分布有着重要影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