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三方角逐,蒙骗(1 / 2)
宣帝临终前,已为汉帝安排“三驾马车”辅政,以乐陵侯史高领衔,太子太傅萧望之、少傅周堪为副。
如今的朝堂除了汉帝之外,分为外戚、儒臣、和其他朝臣。
其中外戚有史氏、许氏、王氏;儒臣分为普通儒臣和家传儒生,其中家传儒臣以白氏和杨氏为主;其他朝臣则多是其他学说出身的大臣,还有选择中立的其他家族,或是没有背景的其他大臣以及。
外戚以乐陵侯史高为主,占据了朝堂四成的力量,儒臣则是以萧望之和周堪为主,占据了四成,其他没有倾向的朝臣则是占据了剩下的两成。
萧望之是开国功臣酂文终侯萧何之后,因为不是萧何嫡系子孙,故而没有承袭爵位,不过他凭借自己的能力,进入太学,拜得海内名儒白炵为师,最终成为大儒,还成为了太子太傅,如今更是贵为前将军、领尚书事。
自从武帝后,朝堂分为内外朝,外朝以丞相为主,内朝以光禄大夫为主,通过领尚书事、给事中参与朝政,逐渐超越丞相的权势,成为天下官吏之首。
而萧望之因为是汉帝的师傅缘故,深得汉帝的信任,他与周堪同为儒家弟子,故而屡次同周堪,在闲暇入见汉帝,和他讨论治理国家的方略,陈述为君王服劳的事。
又推举宗室中明经达学的散骑谏大夫刘向为给事中,同侍中金敞在汉帝左右提意见,刘向和金敞同为儒家弟子。
由此萧望之、周堪、刘更生、金敞四人同心谋议,用古制劝导汉元帝,提出很多匡正的建议,汉帝多纳用其言。
而宣帝时,因为不甚听从儒术,任用法律,又因为中书令弘恭、中书仆射石显,精通法令条文,故而任由他们长期主管朝廷机要部门,使得宫廷中的宦官插手朝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