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远近亲疏(1 / 2)
汉帝三年
为了专心对付北边的匈奴人,汉帝下令撤掉进攻南越国的军队,并派出特使修葺南越王赵佗在真定的祖坟,置守邑,岁时祭祀,又拜赵佗的兄弟为官,并多次派出使臣希望赵佗回心转意。
南越国是秦人建立的国家,秦末起义战争爆发后,行南海郡事的秦朝旧将赵佗携带着桂林、南海、象三个郡自立为王。汉高祖时赵佗接受“南越王“的封号,从此“称臣奉汉约”,成为大汉下的一个属国,南越国。
之后历代帝王都遵行此事,直到荡帝时,荡帝听信谗言,说南越欲对大汉不利,于是下令对南越实行经济封锁政策,并派出军队前往讨伐,但是大败。随后又多次派军,甚至在汉越边界处常设将军,防备南越国。
南越王赵佗大怒,决定自称南越武帝,与大汉分庭抗礼。
汉帝四年
汉帝派遣陆贾再次出使南越,赵佗看见这任汉帝确实有诚意,而且自己也的确需要大汉丰富的物资支持,便上书谢罪称臣,表示自去帝号,重新接受大汉的领导。
汉帝五年
淮南国的御史大夫上书汉帝:“淮南王刘长废弃先帝的法令,不听从天子的诏令,而且他所居处的宫室规格超过了王爵的限度,出入的排场近似天子,还擅自制定法令,又与棘蒲侯的世子陈奇谋划反叛,派人出使闽越和匈奴,调发当地的军队,看来他是想要危害宗庙社稷啊。”
原来刘长让他的宠臣王但等七十人和棘蒲侯陈武世子陈奇商议,策划用四十辆大货车在谷口县谋反起事,并派出使者前往闽越、匈奴各处联络,但这些行动都被淮南国中,由朝廷任命的御史大夫发觉,上书报给了朝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