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症的改变(1 / 2)

加入书签

早上八点半,卿鸢在床上醒来,一翻身把昨天看到一半的手册掀到了地上。人醒了,脑子还是懵的,缓了一会儿才想起来自己昨晚才看了没两页就睡着了。

属实是高估自己了啊,卿鸢自嘲地笑了,还说昨天把处置手册看了呢,两页都没看完。

卿鸢微微忏悔了一下就放过了自己,毕竟睡够了真的好舒服,感觉心里快乐得冒泡了。在床上放松地打了个滚,滚到一半的时候,她的动作僵硬地停在半空中:她很奇怪!

她的情绪波动和内心戏多得奇怪,因为卿鸢八岁的时候就被诊断出了阿斯伯格综合征。

这个病在卿鸢身上的表现形式可以理解为一种高配版的情感缺失症,具体点举个例子就是说,如果普通人中了彩票的喜悦程度是100分,同样的情况,她只能体会到10分甚至1分。

她整个人对于外界的反应都是淡淡的,除此之外她的智力倒是正常,130的智商比许多人都要聪明。

为此,她看过了很多有名的精神科医生、心理咨询师,也接受了很多的疗法,但全都收效甚微。妈妈带她出去治病的时候,曾经听到过医生们私下的谈话,说是人格障碍多和遗传、孕期的神经形成有关,几乎不可能治愈。

卿鸢的妈妈认定是由于自己孕期的病毒型流感害了卿鸢,陷入自责,对于治好卿鸢的病也更加执着。医生话里话外的劝退都没能让卿妈放弃。

卿鸢就在日复一日的治疗中长大,久病成良医,她在长久的熏陶中已经可以通过观察模仿身边人的行为和情绪,让自己看起来像是一个正常人。

但深入和卿鸢接触的人知道,她的本质其实有点像ai:知道开心的时候要笑,伤心的时候要哭,但不懂为什么。她只是凭借想象和模仿,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世界观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